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19 17:06

  本文关键词: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初年,因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西方各种新史学观念纷纷传入中国。在西方史学输入和中西史学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封建史学逐步走向没落,中国应当建设怎样的史学,怎样建设史学,即中国史学现代化的问题成为二十世纪上半期摆在中国学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是,各派史学大师纷纷登上史学舞台,通过辛勤探索,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傅斯年便是其中的一位。 傅斯年就是在中国近现代史学上中西史学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史学逐步走向解体、现代史学即将产生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著名的史学大家。其在青少年时期就具有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又留学英德六年,中西文化兼具,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其深受乾嘉学派、胡适实用主义、进化论、兰克史学、新史学派等的影响,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归国后,主持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力求史学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高度重视史料的收集与整理,主张拓宽史料的范围,提出带有争议的口号“史学即是史料学”,并立志要“建立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傅斯年的功绩在于他能够融合中西,采用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拓宽史料范围,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培育新人,开创集体研究,在殷墟的发掘、明清档案的整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明清史、档案学、考古学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在论及二十世纪的史学大师时,对于傅斯年,褒奖者有之,尪毁者有之,对于他提出的口号“史学即是史料学“,历来是研究焦点,时至今日,观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本文试图通过对傅斯年本人的学术著作、他人的传记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学术资料的客观解读,全面且深入地剖析傅斯年,还原傅斯年,使人对傅斯年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文章共分五个章节:(一)序言。主要论述选题的现实价值,对学术史进行回顾,界定论文内容、重难点及创新点。(二)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简要介绍傅斯年,并分析其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并论述乾嘉学派、胡适实用主义、进化论、兰克实证主义、新史学派等对傅斯年的史学思想的影响。(三)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探析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及历史研究方法。(四)傅斯年对史学的贡献及其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阐述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的积极作用,简要分析其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五)结语。总评傅斯年的史学思想。
【关键词】:傅斯年 史学 史料学 史语所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序言9-16
  • 1.1 选题的现实价值9
  • 1.2 学术史综述9-14
  • 1.2.1 著作9-11
  • 1.2.2 论文11-14
  • 1.3 论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4-16
  • 1.3.1 重点14
  • 1.3.2 难点14
  • 1.3.3 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16-33
  • 2.1 傅斯年简介16-17
  • 2.2 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时的社会背景17-18
  • 2.2.1 国际社会背景17-18
  • 2.2.2 国内社会背景18
  • 2.3 傅斯年史学思想形成时的学术背景18-21
  • 2.3.1 国际学术背景19
  • 2.3.2 国内学术背景19-21
  • 2.4 对傅斯年影响较深的学派或理论21-33
  • 2.4.1 乾嘉学派21-23
  • 2.4.2 进化论23-24
  • 2.4.3 胡适实用主义24-26
  • 2.4.4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26-28
  • 2.4.5 德国兰克史学28-30
  • 2.4.6 新史学派30-33
  • 第三章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33-45
  • 3.1 史料学思想33-39
  • 3.1.1 “史学即是史料学”口号提出的原因33-36
  • 3.1.2 “史学即是史料学”口号的内涵36-38
  • 3.1.3 对此口号的评价38-39
  • 3.2 史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9-40
  • 3.3 史学研究方法40-45
  • 第四章 傅斯年的史学贡献及其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45-78
  • 4.1 傅斯年的史学贡献45-65
  • 4.1.1 考古学方面45-49
  • 4.1.2 在上古史方面49
  • 4.1.3 在《史记》研究方面49-50
  • 4.1.4 在明清史研究方面50-56
  • 4.1.5 关于边疆史的研究56-58
  • 4.1.6 关于民族史的研究58-59
  • 4.1.7 关于语言学、人类学研究59-61
  • 4.1.8 以史语所为基地,培养了一批史学人才61-62
  • 4.1.9 筹划在中国确立正统的“科学的东方学”62-65
  • 4.2 傅斯年取得巨大史学成就的原因65-68
  • 4.2.1 家庭好学之风的影响65
  • 4.2.2 知识渊博,学贯中西65-66
  • 4.2.3 重视史料的唯物主义思想66-67
  • 4.2.4 科学先进的治史方法67
  • 4.2.5 大胆的怀疑精神67-68
  • 4.3 傅斯年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68-77
  • 4.3.1 “史学”与“史料学”没有严格区分68-69
  • 4.3.2 对“科学”的误解69-70
  • 4.3.3 对“材料”与“货”的不正确认识70-71
  • 4.3.4 历史研究中,人的缺失71
  • 4.3.5 重史料轻史观71-72
  • 4.3.6 史学思想与史学实践之间的矛盾72-77
  • 4.4 傅斯年史学思想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77-78
  • 4.4.1 阶级意识的影响77
  • 4.4.2 时代及学术发展的局限77-78
  • 第五章 结语78-79
  • 主要参考文献79-84
  • 致谢84-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3 狄笙;史家与史学──20世纪三位学人治史门径蠡测──傅斯年:作为学派的领袖与作为个体的史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葛志毅;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5 张桂华;;傅斯年“中华统一”民族思想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余鸣鸿;年鉴学派对传统史学的突破[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邢培华,张庆年;论傅斯年对中国历史档案的贡献[J];档案学研究;1998年01期

8 李军;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发展论坛;1998年06期

9 王剑;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与东南大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志华;试论傅斯年的爱国主义思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79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