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0:03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发轫于批驳旧史的弊端,他介绍了“新史学”的具体含义,进一步提出要以进化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他叙述了世界上各民族的发展史,指出只有具备世界历史的人种才能称雄世界,从而使全世界受到他们的影响,并助其发达、文明、进步。梁启超倡导史学要为国民而作,要树立民本思想,发扬自有的国魂即民族精神,维护共同的民族认同与整体的国家利益。他还强调史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和现实意义,希望新史家能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史实中找出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现实服务,为后世服务。 梁启超的新史学观渗透到了他对异域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同时,研究世界国家的历史,考察别国的文明发展历程和国家现代化进程,这期间也贯穿了新史学思想的精髓,成为其构筑新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新史学 异域史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7-8
  • 二.学术回顾8-10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0-11
  • 第一章:梁启超的新史学体系11-22
  • 一、“新史学”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11-15
  • 二、“新史学”体系与异域史研究15-22
  • 第二章:进化史:揭示民族生存的普世法则22-33
  • 一、国别兴亡论题的特别关注23-25
  • 二、政体之演进: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25-30
  • 三、思想维新:穷则思变30-33
  • 第三章:世界“民史”的建构33-43
  • 一、以民为本与新民之史33-36
  • 二、追求“民统”境界36-39
  • 三、人种史:近世史的中心39-43
  • 第四章:寻求历史“公理公例”43-54
  • 一、民族主义全兴,,国家然后中兴44-48
  • 二、进化为公理,适者生存48-50
  • 三、史学功能:民族精神的唤醒50-54
  • 结语54-58
  • 一、“新史学”与史学的学科发展55-56
  • 二、异域史研究与“新史学”体系的构建56-58
  • 附录 梁启超关于异域史研究论著列表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多变原因浅析[J];宜宾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刘军;;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内容[J];考试周刊;2011年54期

3 陈丰;;不谋而合——“年鉴派”和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J];读书;1993年12期

4 李孝迁;;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J];史学月刊;2007年03期

5 甄娜;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分期简论[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3期

6 ;“年鉴派”和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4年02期

7 董凌锋;从《新史学》一文看梁启超的史学思想[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钟珍维;试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功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9 刘福祥 ,赵矢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梁启超与日本[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李杰;;梁启超《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志;收藏“梁启超”[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王凯;梁启超死因之谜[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李端 刘东虹;梁启超与北师大的建立[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李丽;梁启超的“利用外资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梁启超陈寅恪风貌再现[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梁启超与“饮水室手稿”[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陈代湘;妙笔生花启超名噪 牛刀初试太炎遭嫉[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家康;梁启超办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郭松民;日本人何以两次帮助梁启超逃难[N];协商新报;2005年

10 ;广东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艳;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2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4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7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8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10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81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3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