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08:24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梁启超与乾嘉学派之间的学术关系,通过对乾嘉学派的整体性考察,文章认为:作为清学的中坚和最高形态,乾嘉学派尽管有其史观、旨趣、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突出的学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奠定了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包容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也为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集考据之大成,使考据学走向顶峰。其次,取得丰富的学术成果。再次,为后世树立了一种治学的范式——“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特别是后者,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珍贵的遗产。文章通过对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认为:由于梁启超与乾嘉学派有着极为深厚的学术渊缘关系,乾嘉学派的优良传统在梁启超的“新史学”的建构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梁启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独具的眼光,借助于西方的实证主义,对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科学”的治学方法以及在重视史料学方面加以批判性地继承与弘扬,不仅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果,也为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协调古代与近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范本,因而具有指向标的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乾嘉学派 考据学 批判性继承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前言9-14
- 第一章 乾嘉学派的形成与特色14-24
- 第一节 考据的演变与考据学的形成14-18
- 一、考据法的运用14-15
- 二、考据学的成熟15-18
- 第二节 乾嘉学派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18-24
- 一、乾嘉学派的学术成就18-19
- 二、乾嘉学派的治学特色19-24
- 第二章 梁启超与乾嘉学派的学术渊源24-28
- 第一节 梁启超与乾嘉学派的师承关系24-26
- 第二节 梁启超从乾嘉学派汲取的学术营养26-28
- 第三章 梁启超“新史学”与乾嘉学派的关系28-34
- 第一节 “新史学”理论的形成28-30
- 一、“新史学”理论的酝酿28-29
- 二、“新史学”理论的初步形成29-30
- 第二节 “新史学”对乾嘉学派的扬弃30-31
- 一、批判乾嘉学派复古主义历史观30-31
- 二、肯定乾嘉学派的优长31
- 第三节 梁启超对“新史学”方向的思考31-34
- 一、梁启超对乾嘉学派的倚重31-33
- 二、梁启超对西方实证主义的借鉴33-34
- 第四章 梁启超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发展34-47
- 第一节 弘扬“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34-38
- 一、不断探求历史规律与治学目的34-35
- 二、推崇质疑,勇于批判35-36
- 三、“实事求是”的学术评价36-38
- 四、深化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38
- 第二节 提倡、实践兼容并蓄的治学方法38-44
- 一、比较研究方法39-42
- 二、统计研究方法42-44
- 第三节 重视史料学研究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附:本人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情况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简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希平;;谈清代考据学研究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艾尔曼;再说考据学[J];读书;1997年02期
4 王银春;梁启超《新史学》中的几个重要命题[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周一平;论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形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姚玳玫;学术转型期的困惑——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肖宏发;中国近代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学术因缘[J];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8 项念东;;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考据之学”——从梁启超晚年的治学转向与学术关怀说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谭英华;;试论博克尔的史学[J];历史研究;1980年06期
10 胡逢祥;;西方史学的输入和中国史学的近代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8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