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析论

发布时间:2017-06-23 04:00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析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规模与研究群体。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中国通史、古史分期、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框架体系和话语系统。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共同壮大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的声势,在中国史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史学流派,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抗战时期 延安地区 重庆地区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郭沫若于1928年开始撰写、1930年结集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次在研究中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古史相结合,此书被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的开端。此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了其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抗战时期在延安和重庆两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无论是在研究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与传统文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武少民;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回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学典陈峰;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4 戴鞍钢;坎坷前行——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学的演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贾振勇;意识形态想象与郭沫若史学研究——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为例[J];郭沫若学刊;2004年02期

7 吴怀祺;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9 侯且岸;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个案看全民族的思想启蒙[J];教学与研究;2005年08期

10 曹守亮;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思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s,

本文编号:473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73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