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浅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与“论”纠结——以陶希圣与《食货》杂志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3 23:04

  本文关键词:浅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与“论”纠结——以陶希圣与《食货》杂志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新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时期,此间,有关"史"与"论"的关系被反复提及。其间陶希圣所创办的《食货》,既是社会史大论战的重要阵地,又影响着中国近代学术演变脉络。
【作者单位】: 山西省直机关党校;
【关键词】陶希圣 食货 史学 史论 社会史论战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在近代中西交互的大面向之下,中国社会急剧振荡,而作为国人自我反思与民族救亡的先导,学术领域的再认知与分化整合正与此际激烈的社会互动绾合,呼之欲出的新史学在纷繁复杂的时空下被反复界定,“史”与“论”在激荡的氛围中,其关系与地位于不同学人心中亦不断移易,在你来我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永明;;“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J];史学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若平;;意义的赋予:时势转移与“五四”话语的演变[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2 康庆;李宝红;;严复《庄子》评点与庄学的近代转换[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3 徐希军;;“中国现代史”研究型教学的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田彬;;王国维与陈寅恪考据史观之比较[J];沧桑;2010年02期

5 张仲民;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严海建;;浅析梁启超父子两代知识分子的代际转型[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陈诗麒;;尴尬的自在——以《汪穰卿笔记》为中心看近代沿海市民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J];都市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8 王志希;;传统法律解释的现代转化——从乾隆朝“驳案”切入[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9 里赞;;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方法、材料和细节——以清代州县审断问题研究为例[J];法学;2009年03期

10 柳阳;;“西来意”与“东土法”——郭沫若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接受[J];郭沫若学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静文;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区制在浙江的试行[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少羽;新与旧的艰难抉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鲍牧松;北洋集团成员眼中的袁世凯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6 原彦平;清初关中儒学群体与南北学术交流[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欣改;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述评[D];河北大学;2005年

8 佘小云;郑振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建华;民国时期四川特殊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袁家菊;20世纪三十年代四川舆论对“摩登女”的认知及官方干预其装束的努力[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方祥;;三十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源涛;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3 吉书时;许殿才;;何兹全先生访问记[J];史学史研究;1990年01期

4 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J];学术研究;2005年02期

5 阮兴;;《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J];学术研究;2005年02期

2 何兹全;怀念师生深情 忧心国家大事——由一天日记引出的[J];学术界;2002年02期

3 阮兴;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耿法;"高陶事件"启示录——读《"高陶事件"始末》[J];书屋;2005年02期

5 范泓;;陶希圣:公竟渡河之悲剧[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3期

6 黄欢;;“文胆”陶希圣的家族往事[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15期

7 李杨;范泓;;“公竟渡河”之悲剧——陶希圣从政之痛[J];领导文萃;2009年24期

8 江海;;陶希圣“叛蒋”的前前后后[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8期

9 辛衡;;迷途知返 陶希圣[J];百科知识;2006年11期

10 范泓;;陶希圣之女陶琴薰[J];书摘;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斌;;《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引起日本史学界重视[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2 马宣伟;;以科学的态度写出科学的著作——读《重庆通史》的几点感受[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3 ;前言[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4 郭太风;;文史结合的魅力——读沈渭滨著《曾经沧海》兼论其学术风格[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5 李建波;;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争做史学先锋——《史学月刊》五十二年发展历程调查[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6 丁日初;;在祝贺中的感怀——为庆贺日本《近邻》杂志刊行30期而作[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7 张宪博;;曾经沧海难为水——祝贺王毓铨先生85年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8 宁晓静;;浅谈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发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俞荣根;;地方史研究的重大成果——写在《重庆通史》出版之际[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10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曾江;国际史学界日益重视数字技术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中国史学界的期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赵庆云;继往开来,推动中国史学界团结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记者王建新;首都史学界举行座谈会[N];人民日报;2003年

5 胡卫国 周剑虹;最大史前建筑遗存震惊史学界[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童曙泉;首都史学界纪念抗战胜利五十九周年[N];北京日报;2004年

7 记者 璩静;史学界重修“二十四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首都史学界举行座谈会纪念抗战胜利56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梁捷;“经济史坛推祭酒”[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李伯重;从自我放逐到中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3 尚平;南宋马政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韩瑞军;宋代官员经济犯罪及防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林广志;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刘本军;震动与回响[D];云南大学;1999年

8 乔迅翔;宋代建筑营造技术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黄进华;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丽丽;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陶希圣[D];山东大学;2010年

2 许莹莹;在政治与学术之间—陶希圣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窦禄军;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的史料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辉娟;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宗族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汤艳萍;马克思主义史家李季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9 朱月琴;历史学研究范式的嬗变与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洁;《宋会要辑稿》人口资料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与“论”纠结——以陶希圣与《食货》杂志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76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