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传教士与晚清史学批评
本文关键词:来华传教士与晚清史学批评
【摘要】:晚清时期是中国史学批评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渡阶段。在晚清史学批评史上,外国传教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史学批评主体。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丁韪良对中国史学的批判,既为我们审视中国史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流露出传教士的文化优越心理和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学术理论普世化的倾向。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慕维廉、李提摩太通过评骘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中西史学进行比较评论,开晚清西方史学批评的先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以出人意表的史学视野阐述了有关史学批评的作用、原则、批评者的素养等理论问题,在晚清史学批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导致来华传教士与我国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上的异趣。循着这些差异,能够看清楚晚清史学批评演进的多元途径与图景,也有助于深入思考中西史学的异同。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晚清 史学批评 传教士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史学批评的演进路径与成就(1840—1911)》(项目号:12YJC77003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鸦片战争前后,晚清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华传教士。传教士虽不是至晚清才出现,但传教士作为一个整体,甚至是一个阶层符号深刻影响中国的学术、文化、教育、科技、政治、医学等领域却自晚清开始。尤其是在1850年至1900年间的半个世纪里,传教士们异常活跃,在编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峰;;口述史学与“大跃进”史研究[J];前沿;2009年06期
2 陈珏;;从《历史》看希罗多德人本史观的萌芽[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杨名刚;从哲学角度谈学史[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4 杨瑾;;20世纪国外学者关于中东近代史开端的争论[J];齐鲁学刊;2009年01期
5 王灿;;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J];求索;2009年07期
6 徐波;;从“整体史”到“全球史”——西方史学史的一条线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高岩松;;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典范的转移[J];时代人物;2008年11期
8 庞永锋;;论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兼论中国的全球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雷戈;史学形态的超越性建构——一种超史学的史学文本如何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陈珊;;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学的人文重构[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玖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与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3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曹守亮;;史学批评与国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总结反思与理论发展趋势[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U,
本文编号:512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1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