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和故事的距离——以“层累说”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03 05:16

  本文关键词:历史和故事的距离——以“层累说”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叙事 层累说 顾颉刚 因果关系


【摘要】:叙事包含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即叙事内容与叙事目的。这两方面的互动对理解叙事的运作非常关键。本文以"层累说"为讨论中心,从历史和故事的差异出发考察历史的真实性。对故事可靠性的判断依赖于对可能性的判断;反之,后者又依赖于故事世界的一些外在因素,而不能仅从故事内部因果关系的角度去解释。圆融的历史解释需要外在的、以作者为中心的视角。文章同时认为,顾颉刚在1933年前后阐释"层累说"时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叙事 层累说 顾颉刚 因果关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世纪西方史学思潮及其相互关系”(项目批准号05JJD770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叙事与绘画相似,是双重的展示,我们既可以感知到绘画表现的内容,又可以察觉到绘画所遵循的理念,即可辨识出一幅画属于立体派、印象派还是表现派。在一段文字叙述里,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人物的性格及行为,但可以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来理解作者叙述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作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爱东;;顾颉刚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书灿;;论蒙文通上古民族文化理论建构[J];人文杂志;2012年02期

3 罗志田;;检讨《古史辨》学理基础的一项早期尝试[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4 罗志田;;《古史辨》的学术和思想背景——述罗香林少为人知的一篇旧文[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琼;;“欧洲”与“文明”:基佐欧洲文明进步史观初探[J];欧洲研究;2007年02期

2 王清辉;;试论钱大昕的考据思想与学术地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赵法生;;楚简《五行》圣智本义辨说[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田薇;;宗教伦理的历史担当和现代命运——以基督教伦理为主要范型的考察[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卢立建;历史本体规律略论[J];前沿;2005年06期

6 王耀海;孙建伟;;摧毁抑或延续——读《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J];前沿;2010年05期

7 陈新;;二十世纪以来中西史学理论比较史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霞;;如何再现纳粹屠杀——海登·怀特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想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仰和芝,吴学满;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10 余树苹;;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段从学;;论《十四行集》对个人真实性的探索[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颀;司法公正的伦理冲突及其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洁;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菅广慧;四库馆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9 朱蕴;蒙田《随笔集》的政治哲学意蕴探微[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路新生;;试论疑古史学对蒙文通的影响——以蒙文通的中国传说时代古史研究为例[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2 徐中舒;;巴蜀文化续论[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01期

3 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4 杨向奎;;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J];山东大学学报;1954年01期

5 史念海;;论《禹贡》的著作年代[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6 唐嘉弘;炎帝传说考述——兼论姜炎文化的源流[J];史学月刊;1991年01期

7 王学典,李扬眉;“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J];史学月刊;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锐;;经史之学还是西来之学:“层累说”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J];学术月刊;2009年08期

2 胡绳;顾颉刚古史辨学说的历史价值──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学习与探索;1994年03期

3 李民;可贵的治学精神──悼念顾颉刚先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何新;关于“士”名的由来[J];史学月刊;1985年04期

5 臧知非;顾颉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93年05期

6 张书学;顾颉刚与傅斯年治史异同论[J];东岳论丛;1994年01期

7 杨国荣;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J];史林;1998年03期

8 赵吉惠,毛曦;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的现代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2期

9 吴少珉;近50年来“古史辨派”研究述评[J];洛阳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赵利栋;《古史辨》与《古史新证》——顾颉刚与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一个初步比较[J];浙江学刊;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俐娜;;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2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夏晓明;;试论李大钊的史学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4 程kW;;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华;顾颉刚:岂一个“才情”了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罗韦;用平凡的力量造就伟大的事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曾江;学者热议顾颉刚研究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矛盾体:五四之子顾颉刚[N];东方早报;2011年

5 顾潮;《顾颉刚全集》:一波三折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李有智;鲁迅和顾颉刚的是与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刘俐娜;顾颉刚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4年

8 徐坚;史学典范顾颉刚和古史辨运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钱婉约;顾颉刚与《古史辨》[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杨春梅;为“顾颉刚年”做个标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2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5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正术;重新审视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D];苏州大学;2004年

2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内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曲文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尹燕;《禹贡》半月刊的学术世界[D];山东大学;2008年

5 田兴斌;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编纂学[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传;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福生;陆懋德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刁娅君;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历史和故事的距离——以“层累说”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叙事 层累说 顾颉刚 因果关系




本文编号:512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12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