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7-06 09:19

  本文关键词: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真相 历史认知 思想倾向 非理性 中国历史发展 自谴 改良运动 耕者有其田 当代史


【摘要】:正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在"去宏大叙事"、"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不仅任意颠覆几代学者潜心研究而获致的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历史认知,而且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真相。例如,先是歌颂晚清的改良运动,而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则拔高清政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真相;历史认知;思想倾向;非理性;中国历史发展;自谴;改良运动;耕者有其田;当代史;
【分类号】:K03
【正文快照】: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人了相对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柯;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覃采萍;来秀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4 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J];炎黄春秋;2014年05期

5 姜金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陈金平;;“纲要”课程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探讨[J];教师;2014年02期

7 吴琴;;近十多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9 冯夏根;胡旭华;;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方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萧江;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N];浙江日报;2013年

4 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姜义华;不尊重历史才是历史虚无主义[N];长江日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何建明;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理上不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5年

7 梁立军;近现代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人民日报;2005年

8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杨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 韩炯;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陈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姜强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杰;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陈朝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历史观影响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6 刘笑涵;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现及其批判[D];燕山大学;2014年

7 胡明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晗;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历史复杂性视角[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柴子轩;“告别革命论”评析[D];燕山大学;2014年

10 陈风云;历史唯物主义在“两个决议”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5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25608.html

上一篇:陈寅  
下一篇:《但以理书》及其史学价值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