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王夫之与梁启超的反正统论思想
本文关键词:司马光、王夫之与梁启超的反正统论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史学 史学思想 中国古代史学 据事直书 魏应麒 《通鉴》 李之亮 仓修良 史学理论研究 司马温
【摘要】:正正统论对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历程影响至深,"它在演进过程中,既有着一般的规律性的内容,又有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时代性的、个别性的特征。"①作为中国传统史学争论的焦点②,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史家都曾对正统论有所议论,绝大部分的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认可正统论的观念,只有为数不多的史家对其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在否定正统论的传统史家中,司马光、王夫之和梁启超是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的史学思想当中可以窥探出反正统论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进程中的演变历程,以及正统论思想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中的牢固性。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史学;史学思想;中国古代史学;据事直书;魏应麒;《通鉴》;李之亮;仓修良;史学理论研究;司马温;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正统论对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历程影响至深,“它在演进过程中,既有着一般的规律性的内容,又有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时代性的、个别性的特征。”①作为中国传统史学争论的焦点②,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史家都曾对正统论有所议论,绝大部分的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认可正统论的观念,只有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东;正统论与中国古代史学[J];学术界;1987年05期
2 施建雄;;中国封建社会正统论的思想体系及时代特点[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寒冬;;《国语》“记言体”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高旭;;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刘运好;论魏晋士风及其对文风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中的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查昌国;刘向对儒学领域拓展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李黎;;陈子昂奏疏中的政治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金仁义;;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熊纪涛;;汉画像铺首原型意义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萧平汉;;王夫之的史论体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周建刚;;“按图索骥”与“庖丁解牛”—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谈船山史学思想的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5 杨恩玉;;对南朝君主研究的反思——以有关魏孝文帝的研究为参照[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鹤;;《国语》《左传》比较略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8 陈宝良;;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9 萧仕平;;连横的正统意识——兼论《台湾通史》无“台独”理念[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宋延强;金元四大家对经方50味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9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德权;夏燮《明通鉴》论赞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始峰;历史客观与史家主观之间的彷徨——论"春秋笔法"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章益国;;史学艺术性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史学研究[J];求是学刊;2007年02期
3 章益国;;“圆”与“方”:中国传统史学批评中的艺术性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江湄;;在后现代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史学的思想价值[J];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5 杨舒眉;路则权;;近代前期中国传统史学的嬗变[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杨舒眉;;近代前期中国传统史学的几个变化[J];兰州学刊;2008年06期
7 孙卫国;;当代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史学——读《世鉴:中国传统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8 袁林;;中国传统史学的宗教职能及其对自身的影响[J];文史哲;2009年04期
9 吴漫;;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新路径——评《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J];中国出版;2010年14期
10 王天真;;浅析中国传统史学政治化的成因[J];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乔治忠;;官方史学视角下的中外史学比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林璧属;中国传统史学求真方法的科学性[N];光明日报;2008年
2 刘志琴;史学功能的社会化[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朴承之;汪荣祖:通过细节还原真实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华东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瞿骏;“民史”写法的混沌与困惑[N];北京日报;2014年
5 叶流传;妙语荟萃《谁在说》[N];安庆日报;2006年
6 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 袁晓满;梁启超进化史观对历史的影响[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7 记者薛倩;以历史视野判别史学创新之真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鸿超;《左传》“神异”预言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55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