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发展——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综述
本文关键词: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发展——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外历史 抚远县 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正2015年7月10日-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召开,此次会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和抚远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各研究所、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主题,回顾和总结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外历史;抚远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0-2
【正文快照】: 2015年7月10日-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召开,此次会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和抚远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各研究所、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云灏;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2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3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洪认清;;20世纪前半期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徐成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轨迹浅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于沛;;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刍议[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7 孙旭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瞿林东;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6期
9 吴雁南;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精神[J];史学月刊;1985年01期
10 马雪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西方历史命运的考察[J];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杜蒸民;;试评郭沫若的中国古史分期和“百家争鸣”的学说[A];郭沫若研究(第十辑)[C];1992年
9 陈其泰;;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刘悦坦;;重识郭沫若与“唯物史观”的国学研究[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沙健孙;研究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4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顾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晓为;准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张微;实施管理强院战略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艳国;要重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7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窦禄军;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的史料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3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5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