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全球环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3 03:26

  本文关键词:全球环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史 全球史 全球环境史 美国


【摘要】:全球环境史探讨生态环境因素在洲际、甚至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全球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有密切关系,是全球史和环境史两个领域相互融合的结果,它还受到近年来兴起的"大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推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史研究在克罗斯比和约翰·麦克尼尔等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展。全球环境史有助于从整体上揭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扩展了史学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克服西欧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内容提要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史的发展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环境史 全球史 全球环境史 美国
【分类号】:K091;X1-09
【正文快照】: 近20年来,美国的环境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球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全球环境史的成果近年来在美国得到了世界史学界和环境史学界的共同认可。2009年6月下旬,在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州立学院(Salem State College)召开的第18届世界史学会(The WorldHist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面[J];世界历史;2011年04期

2 杰里·H.本特利,许平,胡修雷;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3 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J];全球史评论;2008年00期

4 约翰·麦克尼尔;王晓辉;;环境史研究现状与回顾[J];全球史评论;2011年00期

5 约翰·R·麦克尼尔;格非;;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J];学术研究;2008年06期

6 南茜·兰斯顿;曹牧;;变迁世界中的环境史学:进化、环境健康与气候变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洛;评近年来世界通史编撰中的“欧洲中心”倾向——兼介绍西方学者对“早期近代世界”的一种诠释[J];世界历史;2005年03期

2 杰里·H.本特利,许平,胡修雷;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3 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4 于沛;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5 郭小凌;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访谈策划 梁枢;[N];光明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雪芹;;水利、霍乱及其他:关于环境史之主题的若干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年06期

2 高国荣;;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3 包茂红;;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4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史学月刊;2009年06期

5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包茂红;;拉丁美洲环境史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7 王利华;;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之后的几点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包茂红;;国际环境史研究的新动向——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俯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高国荣;;城市环境史在美国的缘起及其发展动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10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理查德·怀特;毛达;;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4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6 乔尔·A.塔尔;王栎;;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恒 汤艳梅;《环境史》杂志创刊的学科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郭秀文;中国期刊对环境史研究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环境史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思维习惯:中国近代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区域视角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寻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高澜;潜滋暗长:欧洲环境史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先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耿晓明 通讯员 刘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s,

本文编号:66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6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