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湖湘传统史学及其近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7-08-13 04:12

  本文关键词:湖湘传统史学及其近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湖湘文化 传统史学 近代转型 湘籍史学家


【摘要】:湖湘文化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治史传统。近代以降,湖湘学人分别参与了西方"新史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进和传播,从而促成了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中国史学,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便包括湘籍历史学人的突出贡献。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关键词】湖湘文化 传统史学 近代转型 湘籍史学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湘文化通书》(10&ZD067)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中国史学如同中国文明一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波逐浪涌,前后相继,从未中断。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时势巨变和西学的输入,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史学样态逐渐产生,遂有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此一转型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始告完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在传统史学领域本不彰显的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认清;李达的历史理论和史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1年02期

2 王学典陈峰;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3 郭东旭,牛杰;宋代民众鬼神赏罚观念透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储著武,汤城;历史教科书与新史学——以夏曾佑、刘师培为中心探讨[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5 苏敏,易灼君;翦伯赞20世纪40年代所透视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文玖,王记录;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发展大势略论[J];济宁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7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下)[J];历史教学;2000年05期

8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9 张广智;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J];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02期

10 张广智;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6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传统史学与人生修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乔治忠;中日传统史学之“正统论”观念的差异[J];社会观察;2005年10期

3 张元;;阅读钱穆[J];读书;2006年03期

4 汪高鑫;;历史、历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徐松巍;关于19世纪中国史学历史意义的思考[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6 陈祖清;略论我国传统史学教育的社会功能[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房鑫亮,吴忠良;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4期

8 李红岩;;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9 汪高鑫;;史学“致用”思想与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孙洪涛;;史学的德育传统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周建漳;;从叙述文本到历史经验——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发展[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郝春文;;新方法 新领域 新手段——近3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7 雷北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赵金平;;当代女性口述史刍议[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代春;湖湘文化与中国近代化[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发现妇女的历史[N];南方日报;2004年

3 许殿才;传统史学的范本——《汉书》[N];光明日报;2001年

4 吴锡平;史学的文学化表达之后[N];文艺报;2006年

5 刘淼;杨奎松:再现传统史学实录精神[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许海云;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短与长[N];北京日报;2007年

8 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所长 钱茂伟;史学史研究亟需自己的理论与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仲伟民;考据是历史学的生命[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洪岩邋(本报书评人);史学“非主流”与“史学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丽娟;李维史学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春霞;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艳丽;论汤普森的阶级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7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的史料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5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65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