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史德”与传统史学的明道自觉

发布时间:2017-08-21 12:13

  本文关键词:“史德”与传统史学的明道自觉


  更多相关文章: 章学诚 传统史学 史德 刘知几 史学家 史识 史才 天人关系 明道 历史研究


【摘要】:正"史德"是章学诚在刘知几史才"三长"说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刘知几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的疑问时提出才、学、识的史才"三长"说。按照通俗的理解,"才"是指研究和写作历史的能力,"学"是指掌握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识"是指鉴别史料的见识和善恶直书的胆识。章学诚直接针对史识的局限性而提出史德的概念。在他看来,刘知几把史识理解为"欲于记诵之间,知所抉择,以成文理耳"的能力,仍然是一般的文士之识而不是真正的史识,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史系;
【关键词】章学诚 传统史学 史德 刘知几 史学家 史识 史才 天人关系 明道 历史研究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史德”是章学诚在刘知几史才“三长”说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刘知几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的疑问时提出才、学、识的史才“三长”说。按照通俗的理解,“才”是指研究和写作历史的能力,“学”是指掌握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识”是指鉴别史料的见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丽;常利萍;;史家修养论之“史德”[J];沧桑;2008年03期

2 刘咏梅;章学诚“史德”论述评[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仓修良;章学诚对刘知几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章学诚史学研究之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4 陆安;试论章学诚的史德观[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张祥干;郭慧云;;史德——章学诚对史家修养理论的新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宋学勤;;史家修养论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路言莉;试析刘知几、章学诚历史编纂理论的异同[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曾凡英;章学诚对刘知几史学思想的发展[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姜胜利;刘、章“史识”论及其相互关系[J];史学史研究;1983年03期

10 赵梅春;;章学诚“史德”理论新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洪涛;;对中国传统史学功能的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4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蔡庆发;翁卫平;;郑樵《通志》的史学成就[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牛致功;;刘知几的修史主张[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7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8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9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孙洪涛;;史学的德育传统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恩林;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发现妇女的历史[N];南方日报;2004年

3 周积明;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浩 鲍一飞;褒贬南宋 以历史的眼光[N];杭州日报;2005年

5 庞冠群;与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学家对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叶辉;历史学的困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朱大渭;漫谈史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8 仓修良;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一的《文史通义》[N];光明日报;2001年

9 徐风邋杜立新;史学与哲学[N];吉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炜敏;2015,全球顶尖史学家齐聚济南[N];济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周建刚;章学诚的历史哲学与文本诠释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丽娟;李维史学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娜;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才荣;章学诚“六经皆史”意蕴探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金庄;刘知几关于唐前期史学论断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小泉;论刘知几的学术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2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12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