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国主义
本文关键词: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国主义
【摘要】:帝国主义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考察了西方全球史对帝国主义的相关研究,从其如何界定帝国主义,及其把帝国主义作为竞争性社会组织和作为不同地区人类互动路径的三个方面的分析入手,认为西方全球史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从批判逐渐趋于宽松,而其把帝国主义视作竞争性组织和互动路径的做法,从开阔学术视野的角度而言自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难以对不同历史事件或进程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与解释。这实际上暴露出西方全球史在基本历史文化立场方面的局限。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西方 全球史 通史 帝国主义 列宁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全球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CSS017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学界一般认为,“帝国主义"(imperialism)这个概念本身是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时期出现的,有关其定义不少。爱德华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提出,帝国主义引出了各种问题、怀疑、争辩和意识形态问题。?这实际上说明了帝国主义相关问题研究的复杂性。例如,《不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9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2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3 方林;;略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全球史的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多米尼克·塞森麦尔;刘俊姝;王玖玖;;全球史及其多元潜力[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5 葛兆光;;主持人的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玖玖;;当代史学的文化转向与全球转向——评蒋竹山《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7 ;《全球史评论》约稿及体例要求[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8 刘文明;;全球史的研究范式、趋势与学科性质——评《什么是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09年00期
9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庞永锋;;论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兼论中国的全球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5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董欣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难以超越“欧洲中心论”的西方通史类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10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3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71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