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柯林武德历史思想中的“现在”
本文关键词:简论柯林武德历史思想中的“现在”
【摘要】:柯林武德认为,在历史研究中与现在无关的过去是不存在的,他本人论证历史认识应立足于现在,现在包含着过去,现在就是认识过去的证据。他相信通过重演思想,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将能保证历史知识的真。从而,在奠定历史学的"现在"基点后,他为20世纪以现在为中心的历史观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他也维护着历史学的科学性,既反对传统的客观主义,又批判流行的相对主义。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现在 过去 证据 思想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时间与空间,是人们赖以感知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概念。以追求客观认识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在20世纪之前接纳的是牛顿式时空观,即把时间与空间看作是客观实在,认为一切变化都是在时空中展开的。历史学,以追求真知为目标,在20世纪初叶也力图表明自身认识所得是客观的。换言之,历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易兰;历史叙述的客观与主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忠;;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杨晨;;“拧巴”及其缘由——以《麦田》为例管窥近年中国古装片的症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吴晓云;;试论历史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10 张云飞;;历史学含义的五个维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卞文;;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科学史再评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张瑞贤;倪青;;当前中医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9 王玉鹏;;纽曼的历史神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10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U,
本文编号:805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0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