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中国传记史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时代呼唤中国传记史学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传记的世界,传记史学是一个值得史界关注的新领域。全文对诸如传记史学的定义、特点、价值、意义作了理论思考。传记与传记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书写层面的,后者是学术研究层面的。传记可以分成历史传记与文学传记两大类,传记的研究可以分为传记史学与传记文学两大分支学科。提倡传记史学与传记文学,可使其在不同的学科道路上跑得更快,两者相得益彰。由大历史而小历史,由组织而人物,由精英而平民,传记主体化、平民化、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历史学服务对象不断下移。有了传记史学,历史书写对象更加多元化,建构单位更加多元化,历史内涵更为丰富了,与大众的距离更近了,从而有可能建构起全新的现代中国史学。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传记 传记文学 传记史学 现代史学
【基金】:2012年宁波大学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史学史研究视野的创新”阶段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说及“传记史学”,很多人会怀疑,这个概念可以成立吗?“传记史学”这个概念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文史两界一直有学者在使用。①不过,鲜见学界对此概念展开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信手拈来的学者眼中,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不须辨析。事实正相反,“传记史学”是一个须加辨析后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芳;;论口述历史的陷阱[J];神州;2011年08期
2 王晴佳;张旭鹏;;悖论的力量:后殖民主义对现代史学挑战的双重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胡逢祥;;“科学方法”输入后的中国现代史学之走向[J];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4 张越;五四时期:现代史学的初步建立[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5 刘俐娜;20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认识[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6 陈新;实践与后现代史学[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7 胡逢祥;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及其运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石光荣;论科技革命对现代史学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原则和基本要求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胡逢祥;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J];史林;2005年03期
10 王占阳;史论是现代史学的灵魂[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桂生;;郭沫若的孔子观[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 雷北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承之;汪荣祖:通过细节还原真实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刘俐娜;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刘俐娜;顾颉刚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4年
4 侯旭东;喜撰史书与弃置档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吴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杨念群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提倡“感觉主义”的若干理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李洪岩;华好九章论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本报书评人 李洪岩;走向形而上学的中国近代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蒋永敬;以文会友——天石与我[N];学习时报;2007年
10 仲伟民;后现代史学: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7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韬;李宗侗学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樊志彬;“胡适思路”在二十世纪人物传记中的隐性流淌[D];兰州大学;2007年
3 宋俊;蒋廷黻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永杰;弗罗鲁斯史学述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尹燕;《禹贡》半月刊的学术世界[D];山东大学;2008年
6 段巧玲;《晏子春秋》的史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周;浅论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安徽大学;2007年
8 尹丽峰;“六经皆史”的近代诠释及其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建刚;沈云龙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7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2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