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金毓黻论通史编纂

发布时间:2017-09-17 12:38

  本文关键词:金毓黻论通史编纂


  更多相关文章: 金毓黻 世纪史学 通史编纂


【摘要】:金毓黻指出,现代通史应概括地叙述历史发展进程,贵在脉络贯通而简要有序,通古今之变为其必具之要义。因而,在历史分期上不能机械地模仿西史,在撰述方法上应以鸟瞰式为主、虫蛀式为辅。此外,还需恰当地处理与专史的关系,通史应以求通为目标,具体详尽的记述则由专史承担,二者各司其职。金毓黻认为,周谷城《中国通史》以鸟瞰式方法观察中国历史,最得通史要领;章太炎《中国通史略例》所创之通史体例以简驭繁,近乎现代通史之要求,而梁启超试图合通史、专史于一体,这是其通史撰述难以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金毓黻有关通史编纂的认识,既是对20世纪前期史家通史撰述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其理想中通史的期待与规范。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金毓黻 世纪史学 通史编纂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撰写通史,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并形成了“通史家风”。20世纪初兴起的新史学思潮,将通史编纂作为改造旧史学,创建新史学的重要途径与目标。齐思和指出,西方新史学思想的输入,引起了改编国史的运动,而编纂通史的工作,遂成了改造国史的第一步骤①。何炳松则认为“新史学的最后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桑兵;;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J];近代史研究;2008年05期

2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下)[J];历史教学;2000年05期

3 刘家和;论通史[J];史学史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穆静;;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李飞;;六朝目录学新变对文体辨析的消极影响——以“文笔说”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何发u&;;四部分类法之解体探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江凌;;试论《中国出版通史》的编纂思想及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作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刘浩;;简述当代艺术对《史记》改编——以电影《霸王别姬》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9期

7 张立新;郭晖;;简论章学诚方志编纂理论[J];沧桑;2006年06期

8 李杰;;论谢道韫“魏晋奇女”形象的时代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耿振东;;从《管子》的论说方式看其语言特色[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李翰;;文学史料的性质、范围与存在形式[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魏东;;实斋学术思想的实学取向与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海;杨青芝;;以《文心雕龙》为母体建构文学理论体系论纲[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陈引驰;;《文心雕龙》“论”之儒宗释影[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成林;《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薛雅芬;汉魏六朝人物传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5 梁拯;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的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朱赞赞;《孔子三朝记》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亚;《列朝诗集》与清代前期明代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丁之涵;明清《四书》专题类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程程;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霞;《左传》语言的文学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柱臣;金毓黻著《静晤室日记》书后[J];历史研究;1998年06期

2 顾奎相;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辽宁史学百年回顾[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4期

3 周文玖;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重读金毓黻先生《中国史学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金景芳;金毓黻传略[J];史学史研究;1986年03期

5 赵庆云;;论金毓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8年02期

6 霍明琨;曲强;;大陆近三十年金毓黻研究综述[J];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霍明琨;;再析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撰写中的影响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8 陈陶然;;金毓黻史料方法论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武丽玮;;傅斯年《东北史纲》和金毓黻《东北通史》之比较[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郑善庆;;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初版时间及定名原因考[J];史学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霍明琨;;金毓黻《静晤室日记》文献学价值述略[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李春光;;金毓黻赴日搜求东北史地文献考略[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九香;;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文玖;以明变为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赵庆云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荣孟源与近代史资料搜集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袁咏红;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铭君;论金毓黻的东北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珊珊;金毓黻《东北通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9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869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