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利与弊
本文关键词:微观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利与弊
【摘要】:微观史学是上世纪70、80年代始兴于意大利并逐渐传播到英、法、美等国的一种新的史学理论,该理论对此后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纠正了西方"新史学"以来过分关注宏观建构、忽视研究具体历史现象的不足,扩大了历史研究的材料来源和读者对历史研究作品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过分关注细节,夸大了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因此又对分析历史发展动力和规律等形而上的问题具有不良影响。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微观史学 价值 弊端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所谓微观史学,指的是一种着重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微小群体和个人及其思想、意识、文化、习俗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来阐释个人或群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历史研究理论和方式。“一般说来,微观史学是指这样一种历史研究,从事这种研究的史学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涵盖辽阔地域、长时段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金尧;;微观史研究与史学的碎化[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2 周兵;;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2期
3 钱芳华;;浅析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研究方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启能;略论微观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5 周兵;当代意大利微观史学派[J];学术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科;;马克·布洛赫“倒溯法”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2 陆启宏;;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的转型——以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郦苏元;;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微观研究[J];当代电影;2013年02期
4 钱芳华;;试析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以《夜间的战斗》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王日根;肖丽红;;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美国中国地方史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王志勇;;微观史学视野下的教育史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7 李浩泉;李姗泽;;教育活动史研究对象简论[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8 苏全有;邹宝刚;;中国近代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苏全有;邹宝刚;;近年来中国近代防疫史研究综述[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尤陈俊;;“新法律史”如何可能——美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新动向及其启示[J];开放时代;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程新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婚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楠;《玲珑》杂志中的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D];吉林大学;2010年
8 武翠红;传统与变革:英国教育史学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飞;隐现二百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军华;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郭利;青岛台东商圈变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张立达;生存哲学反思下的唯物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望高;近代长沙城市社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夏小娜;在新社会史与新文化史之间:戴维斯妇女史研究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张茜;皮埃尔·布尔迪厄对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的影响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9 崔璨;勒华拉杜里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琳;从鸥浦乡俄罗斯民族村变迁看中(苏)俄关系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俞金尧;微观史研究:以小见大[J];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01期
2 陈启能;略论微观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3 周兵;当代意大利微观史学派[J];学术研究;2005年03期
4 韩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争辩与思考——“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学术观点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明;历史评价的两把尺子:真理与价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冯晓娟;;比较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史苗苗;;简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4期
5 朱良璞;;历史学的社会功能[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0期
6 赵建伟;;浅析《汉纪》的史学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7 姚军毅;理想、价值与历史本体和“必然”[J];学术研究;2000年07期
8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陈新;为历史主观性而辩(上)[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9 张剑平;试论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及其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徐梓;为了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J];河北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笛;由两本书引起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丰华琴 蔡玉辉 南京晓庄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超越传统文化史 多学科交叉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刘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三坐标:遥望与感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璨;勒华拉杜里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玉娟;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史学理论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4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寅寅;口述史与传统手工艺[D];西南大学;2012年
6 丁敏;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6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0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