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摘要】: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西方全球史学研究”(12CSS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沛;;生产力革命和交往革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交往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2 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J];世界历史;2003年03期
3 罗荣渠;;论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J];历史研究;1989年01期
4 张芝联;;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J];历史研究;1986年02期
5 雷海宗;;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J];历史教学;195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欣洁;;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J];史学集刊;2016年04期
2 张旭鹏;;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西方话语冲击下的中国史学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3 丁石;;公有制发展的新路径与所有制结构的理论逻辑——以马克思的跨越论为视角[J];学理论;2016年04期
4 宋培军;张秋霞;;“主辅线范式”: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张岩;;从“标准答案”到“评价标准”:知识观转向与历史学科素养评价的新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01期
6 顾乃忠;;为历史决定论辩护——主要以波普为批评对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4期
7 蔡健;;论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现实价值——基于日常生活史研究视角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辛勤;;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现实基础与革命意蕴[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刘晓;;发掘缔造平凡人物的光明形象——论唐湘岳人物通讯的创作特色[J];新闻传播;2014年15期
10 张旭鹏;;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世荣;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J];历史研究;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新;新世纪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要上新水平[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2 黄正柏;努力向世界史研究的新高度攀登[J];世界历史;2000年01期
3 钱宗范;展示世界史研究新方向的学术力作——《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介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于沛;新世纪中国世界史研究断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侯建新;中国世界史研究50年[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2期
6 李庭华;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突破——评陈雄章新著《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J];学术论坛;2000年03期
7 ;世纪之交江苏省世界史研究的新动向——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简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杨生茂;浮想联翩——世纪之交有关世界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1年04期
9 李安山;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兼谈论著中注释的作用[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10 ;专家学者共话世界史专业人才的培养[J];学术界;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宏图;;反思与展望——关于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思考[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梅雪芹;;张文淳先生与我国的世界史研究[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李世安;;世界史观与学科发展[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4 ;前言[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研究所所长 胡德坤;世界史是急需重点发展的基础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于沛;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于沛;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N];光明日报;2000年
4 孙洁;动态应用的世界史研究网构想及其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记者刘维维 武雪彬;发挥世界史资政作用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薄洁萍;世界史研究走在春天里[N];光明日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马克W,
本文编号:907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0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