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竹书纪年》与晋唐间的史学

发布时间:2017-09-24 21:37

  本文关键词:《竹书纪年》与晋唐间的史学


  更多相关文章: 竹书纪年 史学 影响


【摘要】:西晋初年出土的《竹书纪年》不但补充了传世文献的记载,更因其内容与儒家经典在叙述与认识上的差异,激发了人们对史学自身的反思。晋唐之际的学者利用《纪年》核准文献、考证史实,同时也引起了关于经史关系、史体史例、疑古证经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从而对晋唐间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竹书纪年 史学 影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春秋》经传与中国古代历史观的形成”(项目号:11XJC770004)阶段性成果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春秋》经传历史观研究”(项目号:10LZUJBWZY02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在中国学术史上,新材料的重大发现每每会为一个时期的学术研究带来新的风气,开辟新的途径。这种情况不但在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中表现得至为明显,在古代学术史上也不乏其例,其中为人们所公认的两次最重要的新材料发现便是汉初的孔壁书和西晋的汲冢竹书①。孔壁书因其与今文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显红;19世纪后期外国史学传播中国的途径及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2 代继华;中国古代史论思想评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谢军鹏;浅谈司马迁融民族史传于大一统的历史观[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茅家琦;农民战争与社会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梁义群;关于司马迁史学阶级性问题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

6 王松岭;评“影射史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7 谢保成;对我国封建史学基本特点的初步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年02期

8 ;《史学月刊》1982年(总135—140期)目录索引[J];史学月刊;1982年06期

9 赵恒烈;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师的言语[J];史学月刊;1984年02期

10 刘大年;太平天国史学一大家[J];近代史研究;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保隆;;自然条件在生产力低下情况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2 周建漳;;历史与故事[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宝良;;论钱谦益的史学[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4 顾诚;;王世贞的史学[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5 张敏;;秦史学及其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黄烈;;50年代郭沫若的三大史学工程[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8 吴泽霖;张雪慧;;简论博厄斯与美国历史学派[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9 潘富恩;;论吕东莱历史哲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宗廷虎;;陈垣的史讳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瑜;评泡沫史学[N];北京日报;2000年

2 王也扬;谈谈史学翻案文章[N];北京日报;2003年

3 顾奎相;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N];光明日报;2001年

4 东方未名;史学的第一标准是真实[N];光明日报;2001年

5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作为史学本原的历史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家和;谈史学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1年

7 瞿林东;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N];光明日报;2003年

8 张越;史学与科学[N];学习时报;2001年

9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史学最需想象力[N];南方周末;2009年

10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澜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茜;皮埃尔·布尔迪厄对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的影响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常斌;浅论社会转型中的英国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燕朝西;邵晋涵的生平、著述及其史学成就[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海清;陈登原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陈蜜;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史前研究引入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3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13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