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五四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之影响及其检讨

发布时间:2017-09-26 18:36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之影响及其检讨


  更多相关文章: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摘要】:五四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它在历史观上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相对立,于是在"阶级"、"政党"、"国家"等问题上,形成了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另类宣传。它在认识论上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相冲突,因而在"文化"、"传统"、"历史"等问题上,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认知取向。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这一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宣传辩证的"时空观",阐发唯物的"历史观";他们所坚持的历史主义观点,对于虚无主义"割裂"历史、"虚无"历史有正本清源之作用,对当下抵制"侵略有功论"、"否定革命论"等错误思潮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编号13&ZD05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五四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有很大影响。因此,分析这一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探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克服它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关于“阶级”、“政党”、“国家”的另类宣传19世纪上半叶,虚无主义传人俄国后,遂演化为民粹主义和庸俗社会学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爱民;;对后五四时期《新青年》同人“分裂”问题的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2 沙健孙;;对五四时期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J];百年潮;2009年06期

3 柴文华;;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潮的反思[J];学术界;2009年04期

4 朱志敏;刘俐娜;;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生活概观[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杨国荣;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J];哲学研究;1989年05期

6 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7 朱汉国;五四时期国人向往社会主义的两点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6期

8 徐胜萍;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9 刘国华;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动问题的认识[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艳国;;五四时期评孔思潮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概念史”视野与五四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映;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姬文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牟晓妮;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蒋书同;五四时期湖南报刊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尹宝柱;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25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25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