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26 18:42

  本文关键词: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以来 淮扬史学 发展


【摘要】:作为区域史学的一部分,梳理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历程、概括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推进淮扬地区史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淮扬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分析了研究近代以来淮扬史学发展的意义,简要阐述了近代以前淮扬地区史学发展概况和近代以来淮扬地区史学研究综述,并总结了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为晚清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分别介绍了刘文淇、刘宝楠、魏源和李详等人的生平、史学成就和重要史学思想及观点。本章主要分析了刘文淇《扬州水道记》一书研究扬州水道史的成就,所体现的重视考证的方法,以及反映出的变化发展的思想;阐述了刘宝楠《宝应图经》一书中著名的邗沟十三变,反映了其关注民生问题、注重考证等思想与方法;通过分析魏源《圣武记》、《元史新编》、《海国图志》等书内容,探讨了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互市、节用的经济思想,重视人才的思想,爱国主义的思想和维护清廷封建统治的思想,并指出其如实记录的治史方法;通过分析李详《愧生丛录》、《正史源流急就篇》、《西汉节义传》等作品,体现了其重视文史考证的方法、赞扬忠节的思想,并论述了其研究、编纂地方志方面的成就。 第二章为民国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分别介绍了刘师培、丁文江和戈公振等人的生平、史学成就和重要史学思想及观点。本章通过分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国民约精义》、《中国民族志》、《攘书》等书,总结其创新了史书编纂的体例、宗旨,其体现的进化的历史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平等、民主的思想,以及以汉族为中华之正主的民族思想,并指出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突出史官与礼法的重要性;分析了丁文江的矿业史研究成就及思想,并通过研究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形式与内容,指出其在形式上创立了年谱长编体裁,在内容上能够把握谱主主要活动的分期、客观叙述谱主的事迹,重视谱主思想、主张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的史学成就,归纳了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所体现的言论自由与爱国的史学思想。 第三章为当代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介绍了刘国钧和祁龙威等人的生平、史学成就和重要史学思想及观点。本章通过分析刘国钧《中国书的故事》、《中国书史简编》、《中国古代书籍史话》等史学成就,探讨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思想;通过分析祁龙威《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太平天国经籍志》、《考证学集林》、《龙威读书录》等,总结了其唯物史观与重视考据相结合的思想。 第四章总结阐述了近代以来淮扬史学发展的五大特点:由旧史学向新史学转变,由旧史观向新史观转变,由政治性向学术性转变,重视考证、实事求是的治史方法和态度,以及科学化、多样化、社会化。
【关键词】:近代以来 淮扬史学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1
  • 一、选题意义7
  • 二、近代以前淮扬地区史学发展概况7-8
  • 三、近代以来淮扬地区史学研究综述8-10
  • 四、创新之处10-11
  • 第一章 晚清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11-33
  • 一、刘文淇的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11-16
  • (一) 刘文淇生平及著作简介11
  • (二) 主要史学成就及思想11-16
  • 二、刘宝楠的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16-20
  • (一) 刘宝楠生平及著作简介16-17
  • (二) 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17-19
  • (三) 《扬州水道记》与《宝应图经》的比较19-20
  • 三、魏源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20-28
  • (一) 魏源生平及著作简介20-21
  • (二) 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21-28
  • (三) 《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的比较28
  • 四、李详的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28-33
  • (一) 李详生平及其著作简介28-29
  • (二) 主要史学成就及其史学思想29-33
  • 第二章 民国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33-60
  • 一、刘师培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33-42
  • (一) 刘师培生平及其著作简介33-34
  • (二) 主要史学思想及其史学成就34-41
  • (三) 《中国历史教科书》与《中国古代史》的比较41-42
  • 二、丁文江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42-49
  • (一) 丁文江生平及其著作简介42-43
  • (二) 中国矿业史研究方面的成就与思想43-45
  • (三)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45-49
  • (四)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与《陈垣年谱配图长编》的比较49
  • 三、戈公振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49-60
  • (一) 戈公振生平及其著作简介49-51
  • (二) 报学史研究主要成就51-56
  • (三) 言论自由与爱国的史学思想56-58
  • (四)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对《中国报学史》内容的补充订正58-60
  • 第三章 当代淮扬地区的史学研究60-76
  • 一、刘国钧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60-66
  • (一) 刘国钧生平及其著作简介60-61
  • (二) 全面、科学地进行史料分析,系统、条理地开展书史论述61-62
  • (三) 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思想62-66
  • (四) 《中国书史简编》与《中国图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比较66
  • 二、祁龙威史学思想及史学成就66-76
  • (一) 祁龙威生平及其著作简介66-68
  • (二) 太平天国史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68-70
  • (三) 主张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70-73
  • (四) 运用辩证统一的方法,正反两方面客观地分析评判问题73-74
  • (五) 《太平天国史学导论》与《太平天国史纲》的比较74-76
  • 第四章 近代以来淮扬史学的发展特点76-83
  • 一、由旧史学向新史学转变76-77
  • 二、由旧史观向新史观转变77-79
  • 三、由政治性向学术性转变79-80
  • 四、重视考证、实事求是的治史方法和态度80-81
  • 五、科学化、多样化、社会化81-83
  • 参考文献83-89
  • 致谢89-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0-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z 年;;30年来对刘国钧学术思想的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2 庞天佑;略论中国近代史家的经世意识[J];武陵学刊;1998年04期

3 李修贵;;浅谈中国古代的历史观[J];沧桑;2009年06期

4 潘云唐;丁文江在中国地理科学上的建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1期

5 夏祖恩;《圣武记》所反映的魏源史学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3年01期

6 雷平;;刘师培清学史研究e犉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刘玉民;;宋代史学发展新特点探析[J];华章;2010年23期

8 郑大华;喻春梅;;《瀛寰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J];晋阳学刊;2008年06期

9 马执斌;中国历史教材近代化概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1期

10 龚霁們;;《论语正义》的学术成就[J];孔子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925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25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