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的微观透视——论赫勒的碎片化历史哲学

发布时间:2017-10-01 23:08

  本文关键词:历史的微观透视——论赫勒的碎片化历史哲学


  更多相关文章: 赫勒 历史哲学 碎片化 后现代 微观视域 布达佩斯学派


【摘要】:赫勒晚期所提出的碎片化历史哲学从微观层面分析和描述了在碎片化的(后)现代时代中男男女女应具有的一种经过反思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必须意识到传统历史宏大叙事的非法性并给予积极的批判。历史不再是超级主体的历史,而成为个体的历史,因而也是我们社团(主体间性)的历史;真理必须是与个人相关的,因而也是与人的整体生存相关的,这样的真理才能是历史的;碎片化的历史仍保留着某种意义,即作为社团精神的绝对精神。可以说,赫勒的历史哲学是一种文化哲学,一种伦理学,它讲述破碎时代个体如何保持完整。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赫勒 历史哲学 碎片化 后现代 微观视域 布达佩斯学派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后现代历史观批判”(13D025)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异化理论与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目的之维”(12542053)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历史与人在生存论层面具有本源关系。人通过自身的超越性活动创造、塑造、改造着历史,历史又通过习俗、传统、遗迹等影响和塑造着人。人注定是历史性的存在,历史也必定是人的历史。人无法回避历史,需要直面、进入并把握历史,以便超越与实现。然而无论是人们未加反思的直观把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中;社会历史哲学奠基人伊本·赫勒敦[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2 颜岩;;激进需要与激进乌托邦——赫勒人类需要理论评析[J];哲学动态;2009年09期

3 冯杰文;;19世纪以来伊本·赫勒敦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综述[J];西亚非洲;2012年02期

4 冯杰文;王淑娟;;传承与开新——伊本·赫勒敦“文化科学”理论的突出贡献[J];回族研究;2012年01期

5 任爱玲;;论阿格妮丝·赫勒的“个体”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李伟;;阿格尼斯·赫勒的理论追求[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8期

7 王秀敏;;阿格妮丝·赫勒的生存选择理论及当代意义[J];世界哲学;2010年02期

8 刘杰;;日常生活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评李霞的《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9 何宝峰;;现代社会的两个终极价值:自由和生命[J];前沿;2012年17期

10 李振中;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赫勒敦[J];阿拉伯世界;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李含;丹麦首相赫勒·托宁—施密特访问清华[N];新清华;2014年

2 编译 黄娟;测试健康 用人体电流[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田 地;茸毛细胞“唤醒”聋人听力[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王宏伟;列支敦士登第一套邮票[N];中国集邮报;2012年

5 ;干渴大陆的“梦魇”[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韩墨;是否禁枪?美最高法院“历史性”听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帅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亚然;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李响;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秦哲;论赫勒的人类需要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李央;阿格妮丝·赫勒的交往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马冰玉;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明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异化及批判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薛冬梅;意义生活:现代日常生活的至上追寻[D];华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6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56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