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历史书写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国志》历史书写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以《三国志》的历史解释方式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学术背景、《三国志》历史研究层次、《三国志》情节化模式三个方面展开来论述,以期能够恰当反映陈寿历史解释的方式。首先,陈寿史学的思想学术背景方面,探讨了陈寿的师承背景,同时考察了当时主流的学术——玄学、儒学——对陈寿史学思想的影响。陈寿前期师承巴蜀硕儒谯周,受谯周经学、史学思想影响,对于三国历史原始察终。西晋灭蜀汉后,陈寿入洛求仕受当地学风影响,陈寿史学思想的来源多元化,受玄学影响,《三国志》中着重对历史人物品性进行品鉴,受此影响《三国志》专以纪传历史人物。其次,关于陈寿历史研究对象层次方面,通过考察《三国志》中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出陈寿历史研究的基础单位为作为个人的人,以及作为集体人的区域性集团和王朝。陈寿历史研究思想逐渐从天命史观摆脱,主要以历史人物解释三国兴亡,以三国肇建之主为例,陈寿主要从分析曹操、刘备、孙权个人才能对天下局势三分的影响,分析孙吴的灭亡也是从孙皓的个人品行出发。区域性集团作为魏晋时期有重要影响的历史集团,影响着政治军事集团的兴覆。以荆襄大族对刘璋统治的影响,巴蜀本土士族对刘禅的统治的影响为例,来分析《三国志》中这一历史研究层次。《三国志》中陈寿以三国分次研究各国史。再次,就情节化模式方面,主要从《三国志》中分析历史人物叙事的冲突性与王朝叙事的冲突性出发,以诸葛亮为例分析陈寿叙述其卓越的个人才能与蜀汉最先招致灭亡的冲突,以悲剧式情节化模式来讲述诸葛亮的故事。王朝叙事中,陈寿叙述汉末纷乱天下士人意求统一与天下三分之间的冲突,蜀汉正统自居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与最先招致灭亡的冲突,求一统而天下三分与求割据分立而天下一统的冲突,陈寿以悲剧式情节化模式讲述王朝故事。本文通过分析《三国志》叙事方式,辨识出陈寿三个层面的历史研究单位,其悲剧化的情节模式。作为文本中艺术性所在的这些方面,将其从文本中辨识出,确立其独立存在的尊严。
【关键词】:《三国志》 历史研究层次 叙事情节化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1
- 1.2 研究特点与现状11-17
- 1.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写作意图17-18
- 第2章 陈寿史学的思想学术背景18-24
- 2.1 师承18-21
- 2.2 玄学21-22
- 2.3 儒学22-24
- 第3章 历史研究层次24-37
- 3.1 历史研究基础单位——个人24-28
- 3.2 区域性集团的历史行为主体28-34
- 3.3 叙事单位——王朝34-37
- 第4章 《三国志》情节化模式37-46
- 4.1 人物叙事情节化模式——以诸葛亮为例37-41
- 4.2 王朝叙事情节化模式41-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祥森;;历史本质理性解释与历史显象感性描述——关于新时期史学方法论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04期
2 刘家和;;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谢保成;;二十四史修史思想的演变[J];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4 赵兴勤;;论赵翼对史传叙事方法的探究[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定璋;谯周与陈寿[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子侠;论《三国志》的谋篇布局[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7 邹兆辰;2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理性认识与方法借鉴[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金生杨;陈寿的学术渊源[J];史学史研究;2004年01期
9 庞天佑;论陈寿的历史哲学思想[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文晖,司马朝军;近二十年来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现状的定量分析[J];史学月刊;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鸿博;《三国志·方技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宁;《三国志》及其史学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3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6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