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中国对非政策的转变及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08:40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国对非政策的转变及动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对非政策 冷战后 中非关系 中国外交 政策转变


【摘要】:中非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非洲政策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从冷战时代到冷战后时代,中国对非洲政策发生了起伏变化,经历了两次较明显的调整,各有背景、动因与特点。 中国与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且近代以来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与国家独立和建设的任务。新中国对非洲政策起始于冷战时代,因此也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当然,冷战时代也是中非反殖反帝反霸的时代,一方面中国注重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兄弟”情谊,为非洲提供了巨额的、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援建了以坦赞铁路为代表的大量项目,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获得了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它们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由于冷战时代的中非关系是冷战后中非关系的起点,要论证冷战后中国对非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也必须有冷战时代中国对非政策作为历史铺垫和比较对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终结,原先两极对立格局消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冷战终结初期,世界处于动荡态势之中。对于中国而言,虽然自改革开放之初就放弃了过去“输出革命”的外交主题,但这时在政治上承受着来自西方和平演变与制裁的巨大压力,必须韬光养晦、站稳脚跟予以预防或回应。在经济上,中国更深刻地体会了“发展是硬道理”,强调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务实对外政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大大淡化。同时,中国也谋求加入WTO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接轨”,由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转而奉行“融入世界”的对外政策。而就非洲来说,冷战后的20世纪90年代在政治上深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冲击,许多国家局势不稳,陷入内部冲突的深渊,在经济上表现为“失去的十年”,在国际关系上,由于苏联对美战略威胁消除,以及西方阵营成为冷战的“胜利者",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力更多地从非洲地区逐渐收缩,转向中东、西亚等新的热点地区。整个90年代非洲地区的世界战略地位骤降,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非关系与中国对非政策必然会发生调整,总体而言,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下降了。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仍然属于冷战后时代,但中国与非洲双方以及整个国际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非洲政策也再次进行了调整。中国经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加入wT0等国际组织、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方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开始重新审视非洲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非洲地区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逐渐好转:经济上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期,成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在政治上,非洲政局总体趋向稳定,并在非洲一体化作用下,逐渐摆脱了西方的支配和控制。在新世纪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劳动力资源以及能源优势突显。这些因素带动中国对非政策的再次调整,并跨上新台阶。随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顺利召开,中非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中国新的对非政策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崛起与对大国责任的承担。 本文以国际体系变化的重要节点冷战为分界线,分别对比冷战时期至冷战后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政策的变化与特点,力图把握冷战后至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政策改变的背景、动因及政策内容,梳理出冷战后时代中国对非政策演变的概貌,并尽量对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中非“平等”、“互利"、“共赢"以及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政策和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解释。
【关键词】:中国对非政策 冷战后 中非关系 中国外交 政策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22.3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7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0-12
  • 二、文献回顾12-15
  • (一) 国内研究情况12-14
  • (二) 国外研究情况14-15
  • 三、研究方法及预期创新15-16
  • 四、研究框架16-17
  • 第一章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政策概述17-27
  • 第一节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演进进程18-22
  • (一) 反殖反帝背景下发展正式外交关系18-20
  • (二) “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下加强同非洲的团结合作20
  • (三) “三个世界”理论下中非广泛合作20-22
  • 第二节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主要内容22-25
  • (一) 支持非洲国家反帝反殖斗争22-23
  • (二) 经济援助以及支持非洲独立解放斗争23-24
  • (三)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下的中非经济合作24-25
  • 第三节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特点25-27
  • (一) 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对非政策中的体现25-26
  • (三)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援助超出自身“力所能及”26-27
  •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中国对非洲政策调整27-37
  • 第一节 冷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与中国外交新战略28-31
  • (一) 国际格局剧变后的“韬光养晦”战略28-29
  • (二) “有所作为”促进国际新秩序29
  • (三) 倡导国际多极化趋势29-31
  • 第二节 冷战终结与非洲国际地位的衰落31-32
  • (一) 冷战后非洲遭遇政治“边缘化”31
  • (二) 冷战后非洲经济遭遇“失去的十年”31-32
  • 第三节 冷战后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非政策调整主要内容与特征32-37
  • (一) 意识形态淡化下中国对非政策主要以经济交往为主33-34
  • (二) 强调和平友好原则上的对等合作34-35
  •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中对于非洲原材料的需求35-36
  • (四)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全面发展36-37
  • 第三章 冷战后初期中国对非政策转变的动因分析37-42
  • 第一节 冷战后对时代认知变化下中国调整国内首要任务39-40
  • 第二节 冷战后中国对外战略转型下对非政策的调整40-41
  •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目标转变下发展对非友好关系41-42
  • 第四章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政策新态势42-49
  •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对非政策调整主要内容42-46
  • (一) 新世纪提出更加完善的对非政策42-43
  • (二) 新世纪中非构建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3-44
  • (三) 建立中非合作论坛的合作机制44
  • (四) 新世纪中非经济合作的创新44-46
  •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对非政策的新特点46-49
  • (一) 新世纪中国对非政策文件重申中非合作的重要性46
  • (二) 新世纪对非政策强调合作“平等性”46-48
  • (三) 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调整中凸显新型压力48-49
  • 第五章 试析新世纪中国对非政策转变的动因49-53
  • 第一节 新世纪非洲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方向49-51
  •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对非洲的能源与战略需求51-53
  • 结论53-56
  • 参考文献56-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秋;邓小平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J];党的文献;2004年05期

2 刘军;;国内政治、对外政策及其相互影响[J];国际论坛;2010年02期

3 孙巧成;世纪之交话中非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5期

4 王莺莺;非洲新形势与中非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5 陆苗耕;;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6 王莺莺;;对非洲形势与国际地位的再认识[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7 肯尼思·金;许亮;;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8 查尔斯·斯蒂思;李娇;;中非关系:美国视角下的简要评估[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9 吉尤姆·穆穆尼;;国内变迁与中非关系的变革[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10 钱国安;;我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J];国际贸易;1984年05期



本文编号:1066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66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