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从“规范的生命周期”探析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22 23:19

  本文关键词:从“规范的生命周期”探析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规范的生命周期 东盟规范 中国—东盟关系 东南亚地区论坛


【摘要】:随着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加深,形成了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各国普遍公认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如《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当前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没有一个权威的第三者,但并不代表没有秩序,秩序的维持需要规范。建构主义认为国家想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就必须遵守基本的规范。规范不仅仅是约束力,更能指导国家行为体的行为,重塑国家利益。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行为体和规范是相互建构的关系。随着国际规范理论的兴起,规范的生命周期成为许多建构主义者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规范的兴起、普及、内化和退化研究。玛莎·芬尼莫尔(Martha·Finnemore)和凯瑟琳·斯金克(Kathryn·Sikkink)是建构主义国际规范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提出“规范的生命周期理论”,包含规范的兴起、普及和内化三个阶段,他们认为规范一旦产生便被赋予生命,很好的解释了规范动态发展的动力和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967年东盟成立,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东盟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地区性规范,即东盟规范。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东盟规范指导东盟各成员国的国家行为,重塑国家利益,并试图影响和改变地区秩序.令东盟国家值得骄傲的是东盟规范使东盟10国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地区和平,并掌握参与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在大国权力制衡中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并牵头推动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东盟规范也不断的完善,得到更多地区大国的认同。中国作为东亚地区大国,在发展与东盟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内化东盟规范,加快融入地区一体化进程,同时,也丰富了东盟规范内涵。本文通过研究东盟规范的生命周期(规范兴起、规范普及、规范内化)的各个阶段来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同东盟关系的发展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同时,发现规范出现、铺开和内化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思考规范的软弱性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许多建构主义学者对规范的退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也试图通过简单的分析东盟规范退化的特征探讨东盟规范完整的生命周期对建立东亚规范的影响,,以及作为地区性大国的中国应如何与东盟合作建立东亚规范,维护东亚地区秩序。 总之,东盟规范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可理解为中国社会化东盟规范的过程,东盟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框架将中国纳入东盟规范倡导者的行列,共同为维护地区安全秩序做出贡献。
【关键词】:规范的生命周期 东盟规范 中国—东盟关系 东南亚地区论坛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14.1;D8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11-14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14-15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15-16
  • 第2章 规范的生命周期与东盟规范16-25
  • 2.1 规范生命周期理论16-19
  • 2.2 东盟规范的来源、发展和内涵19-25
  • 第3章 东盟规范生命周期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25-35
  • 3.1 东盟规范兴起阶段(1967 年—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敌视对抗走向战略合作25-27
  • 3.2 东盟规范铺开(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至 90 年代末):双边走向多边27-31
  • 3.3 东盟规范内化(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期—至今):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31-35
  • 第4章 东盟规范的软弱性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35-39
  • 4.1 南海问题36-37
  • 4.2 台湾问题37-39
  • 第5章 中国与东盟该如何在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39-42
  • 5.1 东盟规范生命是否进入退化阶段?39-40
  • 5.2 中国与东盟在东盟规范的普及和内化中发挥的作用40-42
  • 总结42-43
  • 参考文献43-47
  • 后记47-48
  • 个人简介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勇;;东盟规范的演进及其对外部规范的借鉴:规范传播视角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2年04期

2 张艺卓;郑毅;;试析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矛盾与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兴华;;国际规范的权威性及其衡量[J];国际论坛;2010年06期

4 谢碧霞;张祖兴;;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变革与延续[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谢丹;;“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与局限[J];大视野;2008年07期

6 潘亚玲;;多边国际机制中的单边倡议与双边协调——以六方会谈的创设为例[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7 邵允振,傅义强;东盟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5年09期

8 傅菊辉,欧吉兵;中国—东盟关系演变的建构主义解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振江;“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10 张志刚;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J];国际论坛;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080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080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