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21:20
本文关键词: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研究
【摘要】:本文以英国文化为基本线索,围绕这一专题展开演绎推理和归纳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文章试图理清英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文化根源和动力,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从英国文化外交的实践中可以提取出那些对中国文化外交有益的启示。全文一共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回顾整理国内外关于文化外交、英国文化、英国文化外交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和学术成果。同时,概述全文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这部分是对全文提纲挈领的介绍,为后文提出问题、展开论述提供背景知识和思考路径。分析英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轨迹可以有助于我们提炼出国际政治视野内的文化具有哪些特性;文化特性如何形成影响外交模式的内在规定性;文化对外交的规定性如何解释国际行为稳定性;最终从中提取启发性意义的国家文化外交通则。 第二部分:第一章。从辨析核心概念入手,比较、分析、澄清、界定与文化外交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或者军事而言带有更加隐性和弹性的范畴和外延,因此需要对文化的层次进行辨析,勾勒出文化的结构并清晰本文所要研究的文化层次的位置和性质。“文化作为群体思维、情感和信仰的方式、抽象和实际行为的方式、标准化的认知取向、对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控的机制”①根据文化与外交的核心要素和分析范式,,本文主要涉及的是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层次的文化,在文化宏大的结构框架中准确定位分析目标。国家处理对外事务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则指的是一国民众集体分享或者继承的国民文化特质,国家对外行为体现出的信仰、价值、观念、传统从不同角度诠释该国文化的特征和内容。这一章主要回答在国际政治视野中的文化、文化外交的概念问题,从理论角度明确笔者所要采用的论证工具。 第三部分:第二章。具体分析英国文化的主题脉络和价值观精髓。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勾勒出英国文化外交的思想基础,从文化的角度寻找解释英国对外政策的根源。英国在国际关系史上的独特地位,不能仅从政治和经济的视角进行解释,同样离开不开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和一以贯之的独特思维方式。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认识自我,深刻变革的基础是更加深刻的自我改造。万事之变源于观念之变,英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结构与外交行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引导甚至预设了英国外交的风格和道路。因此,细致剖析英国文化结构的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才能准确把握这些文化基因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对外交行为发挥影响,理清英国外交心理基础的全貌。 第四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前者探讨英国文化外交机制的国内运作机制:文化外交相关机构的职能、特征和影响,以及具体的文化外交活动形式与内容。从机制建立之初,英国文化外交的根本职能就是配合英国外交政策和外交目标的实现,因而从决策到经费都独立于国内文化主管部门而隶属于外交部。虽然英国较晚开始注重开展文化外交,因其具有机构设置灵活松散、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至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文化外交管理机制,组织实践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文化外交项目。英国对外文化关系总的方针是利用官方和准官方机构的对外文化活动,推动英国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以促使世界各国对英语的使用和对英国文化的尊重。 第四章从历史的角度,以时间为轴对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的模式和表现进行系统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大国无力挽回沦为世界二等国家地位的局势,各国都在竭尽所能维持其在国际社会的利益和影响力。一方面,英国领导人清醒认识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对衰落之时,英国文化大国的优势地位不失为第四种外交资源;另一方面,事实证明德法两国率先开展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化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被严重削弱的其他国家影响力。因此,英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以文化为依托的外交战略设计,从冷战后的“三环外交”,到布莱尔政府的“新工党、新英国”计划,再到新世纪全面公共外交的开启,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和飞跃,适时成功的文化外交也为英国保持世界大国地位作出重要贡献。本节就以三次最典型的文化外交战略为基础,梳理出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的大体脉络。 第五部分:第五章。本章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从英国战后文化外交的具体实践中提取出英国文化外交发挥成效的作用机制和实践经验。层次分析法研究国际政治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分析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多维度的议题时,层次分析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划分发挥作用各要素间的结构、联系、和互动模式。具体到英国文化外交政策,在国民层面,表现为培育独特的国民价值观念;在国家层面,表现为适时调整的国家形象设计;在国际体系层面,表现为务实的国际体系定位。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是在理论性地概念分析和实践性的经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提炼大国文化外交内在的规律和现象背后的通则。最后,研究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的落脚点是为和平发展的中国提供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政策支持。我们可以从英国文化外交的文化基础、实践模式以及发展脉络中归纳总结出大国文化外交的某些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5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晴;;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浅析[J];八桂侨刊;2008年01期
2 曹杰旺;关于英语霸权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3 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温飚;从“赢得战争”到“赢得人心”——析主要发达国家的国际广播如何实现有效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09期
5 张清敏;外交政策分析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与地位[J];国际论坛;2003年04期
6 李艳艳;;关于西方国家公众外交的几点比较[J];国际论坛;2006年01期
7 石同云;;论新工党的英国特性观[J];国际论坛;2009年02期
8 钟新;何娟;;英国:从文化外交到公共外交的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0年07期
9 招春袖;胡文涛;;英国构建国际形象的文化外交战略[J];国际新闻界;2011年10期
10 茅晓嵩;英国文化委员会[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7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29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