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接触及对非洲的国际责任:苏丹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9:24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非洲的接触及对非洲的国际责任:苏丹案例研究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非洲 触及 国际 责任 苏丹 案例 研究
【摘要】:友好的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国家形象的试金石及其在新时代的国际责任。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对外援助已得到许多非洲国家的政治支持,中国文化影响力在非洲国家逐渐增多,中国发展模式已越来越受到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青睐,中非多方面的合作机制促进了友好的中非关系的发展。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主要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对非援助的形式主要有:在非洲的更多投资,人员培训,及时向一些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取消那些负债累累国家的债务。中国大量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给非洲大陆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机会。但另一方面,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包括多极化国际战略、中非贸易的繁荣、和着重于能源的战略,被作为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和对以牺牲人权、环境和良好统治为代价以支持独裁政府的战略而遭到挑战。通过比较这两个论点,说明缺少适当的标准来评估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影响。现有的文献为有条件的西方援助提供了一种可替代的来源和方法,但一般不对等的关系使得中非联系与以前的西非关系没什么不同。本论文认为,作为捐助者的新角色,西方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评估中非接触的标准。相反,要试图建立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合理的标准,并采用五个标准关于中非事务分析中国在非洲的责任,即良好的统治、中国的非洲政策、政策执行、来自东道国的反馈和国际社会的评论。因为良好的统治被认为是一种内在的责任,所以其余的四个标准将被主要讨论。评估中国是否对非洲负责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阐明中国在非洲的作用,本文将中非的事物分为两个部分,即形成政策层面上中国在非洲的责任的因素和影响中国在非洲政策执行上的因素。在总体上,有三个因素在政策层面上形成了中国在非洲的责任:中国的非洲政策动机,非洲的需求和国际期望。得出结论,中国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政治理念来帮助非洲的发展,但它表明愿意与大陆传统的行为者合作,其自身的非洲政策并不总是与非洲的需求矛盾的。此外,在政策执行层面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中国政府部门、中国企业,以及非洲国家的环境。在这一层面上,中国企业肩负着北京“走出去”战略,利用援助和基础设施在非洲拓展海外市场和获得资产,尤其是能源资产。从理论上讲,这种做法并不一定会削弱非洲的发展。然而,为了达到中央政府的目标,并受到海外市场竞争的限制,中国企业不得不投资于高风险领域或为了击败竞争对手而提供慷慨的贷款和信贷,包括股权的超额偿付或低价中标合同。由于利润驱动的企业性质,中国企业有时会尝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降低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牺牲工人安全,降低环境保护来降低成本。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背离了中央政府的政策,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声誉。虽然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完善的市场,非洲国家和他们的市场被认为是未开发的,竞争力较弱的,但中国企业在经营上仍有困难。本文选取了一个代表中非关系的典型特征的国家——苏丹(南苏丹)为例来检测中国对国家的影响并分析非洲影响中国承担责任的能力的因素。它证明了这个假设:中国在非洲的责任受到了中国和非洲环境的共同影响。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东道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2.34
,
本文编号:1313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31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