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23:04

  本文关键词: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研究 出处:《南开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南美太平洋战争 美国 拉丁美洲 门罗主义


【摘要】:南美太平洋战争是1879年至1883年发生在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联盟之间的一场地区战争,是19世纪拉丁美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交战双方为了获得太平洋沿岸丰富的硝石资源而展开激烈争夺,最后以智利的胜利而告结束。战前,南美洲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影响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南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美国向该地区进行扩张提供了机遇。虽然美国不是战争的直接参战方,但它却一直是战争中最为活跃的外部力量。为了最大程度地谋求国家利益,实现称霸西半球的野心,在门罗主义指引下,美国三届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战争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战争的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战争爆发后,海斯政府的国务卿埃瓦茨宣布中立,企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强调交战国权利打击欧洲势力。此后,美国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秘密调停到公开调停的转变,这种调停活动到“阿里卡会议”时达到了顶峰。出于对欧洲主要是英国势力将因智利的胜利而在南美洲扩张的担心,加菲尔德政府的国务卿布莱恩开始采取“扶秘抑智”政策,在泛美主义口号下干涉双方谈判,反对智利割占秘鲁土地。为此,布莱恩派出特使前往南美,并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威胁。在其去职后,阿瑟内阁的国务卿弗里林海森继续保持干涉,只是他放弃了布莱恩的强硬政策,转而寻求“中间路线”,意图在不过分刺激智利的情况下劝其放弃领土要求。最后,美国的这些调停活动都以失败收场。 本文在参阅美国有关外交档案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考察美国的南美太平洋战争政策,试图得出以下结论:尽管美国三届政府应对战争的政策各有不同,但其出发点都是门罗主义;在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洋扩张过渡期间,门罗主义在南美洲开始日益“活跃”,美国对南美太平洋战争的政策反映出门罗主义新的时代特征;南美太平洋战争及后来的美拉关系历史证明,美国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干涉来控制拉丁美洲,这是造成美拉之间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71.2;K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宏波;美国外交史上的“中立”与美国经济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海燕;19世纪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历史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3 容新芳,李晓宁;论美国海外扩张之源——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美国的成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4 李巨轸;;略论早期泛美体系的历史演变[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9期

5 王立新;试论美国外交史上的对外干预——兼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美国对外干预的影响[J];美国研究;2005年02期

6 王晓德;十九世纪末美国提倡的“泛美主义”剖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本文编号:1317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317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