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新加坡的北极事务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30 09:13

  本文关键词: 新加坡 北极事务参与 域外利益攸关方 中国 出处:《东南亚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北极热"全球化浪潮中,"精英小国"新加坡虽远离北极,但近年来积极争取参与北极事务,已逐渐成长为北极治理中的后起之秀。在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下,双边和多边渠道被灵活应用于新加坡的北极事务参与,其国内各界也实现了北极事务参与上的联合协同,使新加坡自身优势与北极治理需求得到有效对接,堪称"海洋新加坡"的重要开拓。这反映出北极的新加坡影响与新加坡的北极贡献两种视角下新加坡的北极国家利益观,涉及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政治影响与经验技术推广等方面。新加坡北极事务参与中的利益明确、言行相顾、国内协同和以人为本等成功经验,为同样作为域外利益攸关方的中国北极事务的参与提供了诸多启示。
[Abstract]:In the hot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 "elite country" Singapore is far away from the north pole, but in recent year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Arctic affairs, has gradually grown into the Arctic governance. The bright younger generation i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hannels is flexibly applied to Singapo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rctic affairs, domestic sectors also realized joint participation in the Arctic affairs collaboration, make Singapor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Arctic governance needs are important to develop effective docking, which is called "sea Singapore". This reflects the Arctic Singapore influence and Singapore with two kinds of Singap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rctic polar view of national interest,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saf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experience in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other aspects. Singapore Arctic affair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ests of clear, and cooperative and people-oriented, domestic successful experience, as the same as abroa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China's Arctic affairs provides a lot of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参与极地治理战略研究”(14JZD032);“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国家专项课题“极地国家政策研究”(CHINARE2015-04-05-05)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项目“北冰洋国家北极政策的基本目标及政策手段研究”(20140401)
【分类号】:D833.9;D822.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北极热”从北极区域扩散到全球,众多域外利益攸关方竞相涉足北极事务。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以下简称AC)第8次部长级会议明确声明“欢迎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AC正式观察员国”[1],标志着6国正式为AC所接纳。赤道附近新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荣斌;;新加坡经济转型与人才战略[J];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2 杨洁勉;;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3期

3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Asymmetric Conflicts[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运全;孙敬鑫;;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孙敬鑫;于运全;;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出现的背景和原因[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12期

3 鲁传颖;;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以中国参与IMF改革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8期

4 杨素群;;论两种制度国家全球治理问题的合作与纷争[J];东岳论丛;2012年02期

5 杨洁勉;;新时期中美合作的动力和阻力——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对弈[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6 韦宗友;;国际体系转型、中美竞合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年02期

7 袁征;;塑造与被塑造——中美在国际多边机制下的互动[J];和平与发展;2012年02期

8 殷宗华;;从地缘政治层面分析美国的“拉印制华”战略[J];学理论;2010年35期

9 杨洁勉;;中美关系的变化与调整:新时势和新视角[J];美国研究;2011年03期

10 杨鲁慧;;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战略调整[J];理论探讨;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冠杰;新工党治下英国的地区化进程(1997-2010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4 赵隆;论北极治理范式及其“阶段性递进”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炜;边缘化身份视角下的国际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玉宾;国际货币协调机制的发展趋势[D];外交学院;2011年

3 张心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王超;中国视角下美国应对新兴大国的整体战略[D];外交学院;2012年

5 李晓娴;“威胁制衡”:美日同盟与中国崛起[D];山东大学;2012年

6 郭增玉;论中东伊斯兰极端组织极端行为的影响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鹏;SWOT视角下的中国国际环境分析[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8 王大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对策[D];河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2 刘欣;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3 刘武通;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质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4 时殷弘;全球化潮流中世界政治的内在矛盾和冲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2期

5 赵广成;;挤车困境与博弈过程中的身份转移问题——以转型国家与国际体系及体系内外国家的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2期

6 蔡拓;;国际秩序的转型与塑造[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牛军;冲击带来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3期

8 阮建平;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5期

9 钱文荣;;新世纪多极化趋势的主要特征[J];亚非纵横;2008年05期

10 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小平;政治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梅;;新加坡:2012~2013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3年03期

2 李林;;新加坡“智慧岛”建设经验与启示(连载二)[J];中国信息界;2013年04期

3 乌心怡;;东南亚之星——新加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04期

4 萧彬;;新加坡概况[J];南洋问题资料;1973年03期

5 吉原久仁夫;李述文;;外资企业和民族企业在新加坡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洋资料译丛;1978年01期

6 Л·Д·多尔任科娃 ,施纯谋;外国在新加坡的投资和新加坡的国外投资[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2年04期

7 王秀;一九八二年新加坡经济概况[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3年03期

8 柳茵;;新加坡的外资政策[J];南洋资料译丛;1987年04期

9 陈杰;新加坡外交——其生存之道[J];东南亚研究;1988年01期

10 郑天林;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新加坡[J];东南亚研究;199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谋;新加坡港竞争力高原因何在[N];中国交通报;2002年

2 胡亚;新加坡:纺织业竞争力不断减弱[N];国际商报;2005年

3 翁东辉;新加坡港为何败给马来西亚[N];经济日报;2002年

4 江宣;我市赴新加坡经贸活动取得显著成效[N];江阴日报;2006年

5 张荣忠;小岛也有大智慧——新加坡创造的港口奇迹[N];国际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周杰;纵观新加坡的物流业[N];国际商报;2009年

7 ;新加坡:全力打拼航运霸主地位[N];国际商报;2000年

8 曹文;新加坡港竞争力位居第一[N];国际商报;2002年

9 王守仁;一季度新加坡港货运量增长9%[N];国际商报;2004年

10 华文;新加坡港还有杀手锏[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爽;新加坡政府的治理模式及其价值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李晓;新加坡的“小国大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梦泽;新加坡港的产业发展对中国自贸区的启示[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胡明婕;新加坡旅游业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冀琳琳;新加坡跨境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吕一;新加坡港港口发展及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郭重九;新加坡A公司市场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邓霓;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年

9 樊一帆;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75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75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