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地缘政治动荡评价与中资银行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31 21:38

  本文关键词: 地缘政治动荡 风险等级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中资银行 出处:《金融论坛》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缘政治动荡评价体系,从政治冲击、经济冲击和金融冲击三个维度衡量地缘政治动荡的风险等级。其中,政治冲击的等级取决于政治脆弱性、地缘政治动荡所属长期冲突的级别、地缘政治动荡的危险性和重要性;经济冲击的等级取决于经济脆弱度、经济影响力、资源影响力和经济冲击传染性;金融冲击的等级取决于金融脆弱度、市场影响力、金融冲击传染性以及动荡带来的市场恐慌度。本文还以2013年泰国政治动荡为例,介绍研究框架的实际应用,并从集团、境外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三个层面提出中资银行应对不同风险等级地缘政治动荡的框架性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AHP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eopolitical turbulence, which measures the risk level of geopolitical turbulence from three dimensions: political shock, economic shock and financial shock. The rank of political shock depends on the political fragility, the level of long-term conflict of geopolitical instability, the danger and importance of geopolitical instability; The grade of economic shock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vulnerability, economic influence, resource influence and contagion of economic shock; The grade of financial shock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market influence, contagion of financial shock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 panic caused by turbulence. This paper also takes the political turmoil in Thailand in 2013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strategies for Chinese banks to deal with geopolitical instability with different risk levels from three aspects: group, overseas institutions and relevant business departments.
【作者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分类号】:F832.3;D81
【正文快照】: 经过改革开放后数十年的摸索,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已经从以“广布局、打基础”为核心的先期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以“强经营、创业绩”为重点的纵深发展阶段。伴随着阶段转变,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需要面对的主要政治风险不再是布局时的准入门槛风险,而表现为地缘政治动荡对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樊志刚;宋玮;;全球区域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2年11期

2 宋衍涛;;论政治冲突的表现形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胡锐军;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J];晋阳学刊;2004年05期

4 陈明凡,宋衍涛;论政治冲突[J];学习与探索;2003年01期

5 刘铁民;;脆弱性——突发事件形成与发展的本质原因[J];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7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8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9 杨尚武;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J];阿拉伯世界;2003年04期

10 虞卫东;由伊拉克战争论“文明冲突论”本质[J];阿拉伯世界;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7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郑s,

本文编号:1480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80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