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演变与中国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8-03-11 16:47

  本文选题:朝鲜半岛 切入点:地缘政治 出处:《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以地缘政治为视角,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间行为模式的变化来比较分析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前后变化。近代史上,因独特的战略位置使朝鲜半岛曾一度彰显其作为海陆边缘地带的重要地缘政治意义,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所倡导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利用空间优势开展大规模地缘经济合作,这体现了国家间竞争的“零和”局面逐步转向相互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显示出现代地缘政治的时代特性。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同样开启了合作的大门,区域内在等各大领域形成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因朝鲜半岛问题而引发的周边国家战略指向的冲突又一次提升了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成为了影响东北亚地区实现全方位合作的重要阻碍因素,导致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难以发挥其最大的潜力。本文认为冷战后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而展开的周边国家间的战略冲突从地缘政治视角上分析可以被理解为存在于朝鲜半岛地区的地缘政治因素与地缘经济因素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其不论哪种因素在朝鲜半岛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都将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形成重要的影响。而冷战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需要相对安稳的周边环境,半岛局势的变化引发的周边安全问题不得不让中国进一步认识到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调对中国在未来朝鲜半岛地区问题的解决上提出一点建设性意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politic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geopolitical status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of behavior patterns between countr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trategic position, the Korean peninsula once demonstrated its important geopolitical significance as a marginal area of land and sea, and was regarded as a battle for war.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mpetition for living space advocated by the traditional geopolitical theory has long gone away. Instead, it i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dvantages of space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zero-sum" situation of inter-state competition towards mutual cooperation "win-win" 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geopolitics. After the Cold War, Northeast Asia also opened the door to cooperation. Extensiv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gion in various major fields, but the strategic conflict between neighboring countries triggered by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has once again enhanced the geopolitical status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indr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all-round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trategic conflicts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after the Cold War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from a geopolitical perspective. The process of playing game between geopolitical factors and geo-economic factor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No matter which factor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on,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whole Northeast Asia regi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strategy after the war has determined that China needs a relatively stabl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peripheral security issues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n the peninsula have to make China further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o China's secu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utur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时语;imaginechina;;朝鲜半岛的政治趋向[J];21世纪商业评论;2004年S1期

2 王少普;;论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J];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00期

3 鲁利;马娟娟;;朝鲜核问题及中国的现实选择[J];华商;2008年15期

4 邱云雪;;冷战后美国的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分析[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5 朱元凯;;论美韩同盟及其对中国地缘战略的影响[J];前沿;2011年04期

6 王占法;;从冷战后美日的朝鲜半岛政策看美日同盟的未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徐文吉;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调整及其目标构图[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3期

8 梁孝;;美国大棋局中的朝鲜半岛危机[J];博览群书;2011年02期

9 李天英;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与中国安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陆俊元;;中国安全环境结构:一个地缘政治分析框架[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6 李清河;So Gu Kin;张元生;;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吴戈;翟文杰;;朝鲜半岛的历史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冷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国称已提交安理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柳玉鹏;日首相声称要派兵赴韩救人[N];国防时报;2010年

3 陆良;西方清楚与中国战争后果难承受[N];国防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徐宝康;朝鲜半岛的亮点[N];人民日报;2000年

5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缓和——朝鲜半岛的主旋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记者 欧阳亮;朝鲜半岛事态升级 安理会紧急磋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李浩源;朝鲜半岛又遇“寒流”[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庄北宁;日首相又道歉,又要归还韩国文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韩国媒体猜测总统“对话”言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驻外记者 赵嘉鸣 徐宝康 任毓骏 孙东民 本报编辑 王莉;朝鲜半岛乍暖还寒[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4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刚;朱子学传入朝鲜半岛研究(1290-1409)[D];暨南大学;2012年

6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学芹;以朝鲜半岛为分析视角透视冷战后的大国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2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3 韩灵;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刘俊燕;试论东北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上的历史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7 艾玲;冷战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大国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李成亚;冷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安全政策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路;朝鲜半岛统一模式略议[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9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9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