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发展趋势探析
本文选题:巴基斯坦 切入点:恐怖主义 出处:《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巴基斯坦恐怖主义活动自2009年以来虽逐年递减,但2013年又有所回升,且破坏性日益增大;恐怖活动范围逐步扩散;恐怖袭击伤亡主体平民化,袭击活动频繁;袭击手段多样化、科技化,其根源由巴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从内部因素看,巴安全部队近年加大军事打击力度,虽对恐怖分子起到了一定的削弱和威慑作用,但由于过多强调军事手段,导致恐怖活动分散化。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的无人机打击行动对清除恐怖分子头目效果虽明显,却成了恐怖分子制造恐怖活动的重大诱因之一。未来巴安全局势不容乐观,恐怖主义将继续成为困扰巴安全的首要难题。
[Abstract]:Although the terrorist activities in Pakistan have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since 2009, they have rebounded in 2013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destructive; the scope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has gradually spread; the civilian subject of terrorist attacks has become a civilian subject and the attacks have been frequent; and the means of attack have been diversif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oot cause of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Pakist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factors, the Pakistani security forces have intensified military strike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y have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weakening and deterring terrorists, but because too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military means, This has led to the dispersal of terrorist activities. From an external point of view, although the US drone strike has had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terrorist leader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incentives for terrorists to create terrorist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Pakistan is not optimistic. Terrorism will continue to be a major challenge to Pakistan's secur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与国际问题创新研究基地;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浩淼;;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概念阐释[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重远;;浅析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政府的反恐政策[J];学理论;2009年24期
2 魏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极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研究综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方;试论冷战后中亚的民族关系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袁宝;浅析后苏哈托时代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激进主义[D];厦门大学;2009年
3 林永锋;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简静;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主义及其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5 樊芳;巴基斯坦宗教极端势力及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0年
6 王彩云;中亚五国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冶清;对“伊斯兰威胁论”的几点反思[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2 陈联璧;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5期
3 吴云贵;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周穗明;当代国外恐怖主义理论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顾关福;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达图·斯里·马哈蒂尔 ,吴超莹;在牛津伊斯兰研究中心的演讲[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7 郝时远;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J];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8 金宜久;对当代国际政治中伊斯兰问题的认识[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
9 金宜久;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2期
10 巨永明;资本全球化与中东恐怖主义[J];西亚非洲;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伯乐;;南亚反恐局势的特点及走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忠;杨玲;;积重难返的巴基斯坦恐怖主义[J];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02期
3 胡志勇;;南亚恐怖主义的特点及根源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12期
4 李小超;;对“9·11”后美国与巴基斯坦结盟原因的分析[J];学理论;2009年31期
5 马加力;南亚——大国角力的竞技场[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3年01期
6 ;变化中的南亚形势[J];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03期
7 张文木;核试后南亚形势及走向(南亚形势报告节选)[J];战略与管理;1999年02期
8 肖斌;1998年南亚形势回顾[J];当代亚太;1999年01期
9 胡仕胜;动荡的南亚迈入新世纪[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Z1期
10 刘善国,简丹;1999年南亚形势回顾[J];南亚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陆岸;;我国“反恐”与“防恐”的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余建明;;论恐怖主义的历史现状、特点、原因及反恐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熊一新;谢川豫;;恐怖活动的防范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李卫红;;网络恐怖主义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李卫红;;网络恐怖主义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郑汕;刘利勤;;我国西南周边关系中民族宗教因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祥麟;巴基斯坦进入国家紧急状态[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的外交难题[N];光明日报;2005年
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汪巍;贝·布托事件后的巴基斯坦政治经济走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4 王德华;南亚“超级大国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亚洲合作对话 探寻地区共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本报记者 梁强;穆沙拉夫访华:勾划贸易能源“双走廊”[N];财经时报;2006年
7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汪巍;巴基斯坦大选年倚重经济外交[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傅小强;巴基斯坦下一步 向前还是向后[N];南方周末;2007年
9 孟祥麟;巴美关系很微妙[N];人民日报;2007年
10 ;穆沙拉夫移交巴军权紧急状态或“很快解除”[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妮;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41-1957)[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陶莹;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满足(MANZOOR KHAN);1961-1991的中巴关系:寻求共同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6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力;冷战后时期印度的外交与战略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晓勇;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旭东;1979年后的伊朗—巴基斯坦关系[D];外交学院;2008年
2 刘春耀;后冷战时期的美巴战略关系[D];四川大学;2007年
3 蒋军亮;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1953-1961)[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克琼;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建伟;对外援助与美国的非民主盟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温路路;新时期中巴关系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策略应对[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苏礼;美国与1971年南亚危机[D];郑州大学;2007年
8 简静;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主义及其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9 赵磊;论冷战后美国的南亚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刘玉霞;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1951年-1971年)[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39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3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