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制度:互动模式及实证
本文选题:中国政治与外交 切入点:地方政府 出处:《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深入参与国际制度,中国地方政府无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制度的影响。通过对上海市与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市与国际奥委会,以及广东省与世界卫生组织三个案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与全球性国际制度的互动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从国际制度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履行中央政府对国际制度的承诺。三个案例证明,国际制度对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者不仅获取了资金与技术、提高了知名度、改变了陈旧观念,还开放了当地市场、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了人的生存与发展。
[Abstract]:With China's continuou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and its deep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are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rough the review of Shanghai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eij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ree cases betwee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 can see how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interact with the global international system. On the one hand, local governments obtain resources from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ree case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governments: the latter have not only acquired funds and technology, increased their visibility and changed stereotypes, It has also opened up local markets,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and protect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光盛;;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国际制度分析——以云南、广西为例[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2期
2 陈迪宇;;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J];国际观察;2008年06期
3 汤蓓;;公平性原则的回归——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卫生体系改革[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1期
4 李珍刚;胡佳;;中国—东盟跨国地方关系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胡建信;姚薇;熊康;刘援;周晓芳;杨礼荣;;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面临的挑战[J];环境保护;2006年14期
6 黄淼;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以世界卫生组织对抗SARS为案例[J];教学与研究;2003年09期
7 曹聪;;权威、合作和科学发现 SARS和中国科学共同体[J];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06期
8 苏长和;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0期
9 薄燕;中国与国际环境机制:从国际履约角度进行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4期
10 苏长和;;国际化与地方的全球联系——中国地方的国际化研究(1978~2008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方亚峰;冯旭芳;;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向彪;;论国际法视域中的人道主义干涉[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郑朝霞;;从行业结构看深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4 谢昕;;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云南临空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5 张婧;马仁锋;王能洲;;上海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实证研究[J];创新;2010年01期
6 阎国东;康建成;;上海市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7 何丹;城市政体模型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王东;李明生;;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侯焱;;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J];研究生法学;2001年01期
10 郝欢;;济源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东升;;学术生态与科技社团的生态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价值分析与国家利益的调整——基于国际制度合作论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晓;;论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和平崛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王平建;严玲璋;王祥荣;周在春;郑林森;;世博会与上海绿地生态建设对策探讨[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6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王超;;当代中国身份定位的演变对其参与国际合作的影响[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朱广娇;沙景华;;鄂尔多斯盆地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成钢;张伟锋;王莉;;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考[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张宏乐;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最惠国条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文中;我国健康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亮;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艾伟强;全口径医疗卫生行业的核算原理与方法[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超;基于GIS的第四系地下水资源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4 乔娜;新中国外交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及其影响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华敏展;新医改背景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荣;论条约保留与中国的相关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英姿;广西电子政务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8 何松;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胡敏;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嘉妮;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雕;国际地方合作[J];东北亚论坛;1997年04期
2 张林;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制度主义观[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3 邵允振,傅义强;东盟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5年09期
4 卢光盛;;东盟经济合作的国际制度分析[J];东南亚;2007年01期
5 阙天舒;;国际烟草控制机制与公共健康规范在中国的扩散[J];国际观察;2009年04期
6 朱明权;汤蓓;;多边主义与东亚地区卫生安全合作[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7 王荣华;陈寒溪;;国际制度与中国红十字会立法[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8 于宏源;;国际制度与政府决策转型[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9 刘宏松;;中国参与非正式国际制度:以APEC和ARF为例[J];国际展望;2009年01期
10 李珍刚;;论跨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构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新,苏俊燮;国际制度中的霸权[J];国际观察;2001年02期
2 何卫刚;国际制度框架下中美俄关系的合作与背离[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3期
3 卜翔国;;公共益品与国际制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于宏源;;国际制度与政府决策转型[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1期
5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6 李志永;张月英;;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6期
8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9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欧洲;2000年01期
10 王传兴;制度效果: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阮金之;;国际制度的群体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韦进深;;国际-国内互动: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解释[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世平 王明国 毛维准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制度研究需要准确的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仕荣 毕成良;新时期国际制度的挑战[N];学习时报;2013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李巍;国际制度研究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陈昌煦;对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理性主义解释[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苏长和;中国制度与自我节制[N];东方早报;2011年
6 王彦志;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国际法学的跨学科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 张建;中国贡献了什么[N];解放日报;2013年
8 沈丁立;和平依然是“基本面”[N];人民日报;2006年
9 陈彬 廖建凯;民间社会与联合国的民主化进程[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波]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吕虹 编译;英国与欧盟“分手”谁受伤?[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玮;跨越制度边界的互动——国际制度与非成员国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马兰起;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D];外交学院;2010年
3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韩万圣;冷战后中国国际制度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利文;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国际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昕;国际组织中的制度变化和制度适应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明涛;国家正向和反向参与国际制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晓燕;国际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兵;中美国际制度战略的比较、借鉴与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俊;国际制度的国内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柳思思;国际政治资源中的国际制度资源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赵贞;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及对东北亚地区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7 赵亮;当代国际制度分析及其改革设想[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瑞;论美国的国际制度霸权[D];南昌大学;2012年
9 靳亮;美国制度霸权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白阳;美国制度霸权的特点与中国和平发展的途径[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40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4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