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宣传:起源、政策与机制
本文选题:太平洋战争 切入点:战争信息署 出处:《世界历史》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设立了专门负责在战时进行对内和对外宣传的战争信息署,并在中国设立了分部和地方办事处。战争信息署的中国分部旨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和心理战行动,推动美国的战争目标和战时对华政策,在短期内达到鼓舞中国民众士气、促进中关军事合作的效果,在长期内实现推进中国民主化改革和培育中国大国责任意识的目标。战争信息署的在华宣传活动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军方和驻华使馆的支持与配合,其运行机制和政策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战后美国的对外宣传。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President Franklin I set up a special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war information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paganda in wartime, and set up a branch office in China. War and local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hinese division aims through a series of promotional items and China psychological warfare ope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r and wartime policy goals, achieve Chinese encouraged people's morale in the short term, to promote the close military cooperation effect, promote Chinese democratic reform and cultivat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untry Chinese target in the long term. The war department information promotion campaign in China from the State Department, support and cooperate with the military and embassy in China,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idea deeply effect of publicity of Postwar Americ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D871.2;K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志辉;也谈开罗会议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兼与时殷弘和陶文钊同志商榷[J];世界历史;2000年02期
2 郭必强;国民政府秘密组织赴日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黄英,倪宪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时期对国际环境的判断与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3 王立新;张晓霞;;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东亚政策述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宝东;;民族主义勃兴与司法主权重构——民国北京政府废除领事裁判权的外交努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曾巍;;浅论图书宣传的媒介与形式[J];编辑学刊;2010年01期
6 赵士林;黄柳叶;;战争“合法性”与媒体建构——以《卫报》利比亚战争报道为例[J];今传媒;2012年06期
7 高萍;;向左向右,传播学麾下的新闻学与广告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雷亚旭;;“DIXIE使团”及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J];沧桑;2009年02期
9 张进;;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一个了解真理的窗口”[J];传媒观察;2011年03期
10 戴小江;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选择[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龚文庠;陈开和;;试论跨国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仇华飞;朱振娟;;论诺克斯计划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4 石源华;;论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周乾;;太平洋战争前夕蒋介石政府对美日秘密谈判的反应[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6 章百家;;中国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与合作的经历[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谷征;;“北京调查”三十年后再反思:兼论中美早期受众研究之比较[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丹娜;;战争中的传媒政治掌控[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3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尕锋盘山;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郑亚楠;地市级媒体转企改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时殷弘;美国与现代中国——《中美关系史(1911—1950)》评析[J];历史研究;1995年02期
2 陶文钊;开罗会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吗?[J];历史研究;1995年06期
,本文编号:1648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4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