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沙俄外交史中的领土问题——以日本史料为中心的分析
本文选题:日俄关系 切入点:“北方领土” 出处:《俄罗斯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随着17世纪末沙俄势力逐步向远东扩张,原本天各一方的日本和沙俄开始成为邻国,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由此产生。在两国接触初期,相比于沙俄积极在远东开疆拓土,当时的日本则希望通过"锁国"来防止外来势力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造成了早期日俄关系中俄罗斯长期处于主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外交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日本将长远目标瞄准了朝鲜乃至中国,所以急需建立稳定的日俄关系,《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产物。然而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也威胁到俄国的利益,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日俄间领土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就携手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达成了默契。这种局面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才被打破。随着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两国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Russian forces in the far East at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Japan and Czarist Russia, original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egan to become neighbors, resulting in territorial disput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nta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mpared to the active opening of territory in the far East by Czarist Russia, At that time, Japan hoped to prevent the threat of foreign forces by "locking the country".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diplomatic concepts resulted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Russia had long been on the initiative in early Japan-Russian relations. This situation really changed. It was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As Japan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modernization, its diplomatic philosophy also changed. Japan aimed its long-term goal at North Korea and even China.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stablish stable Japan-Russian relations. The Sakhalin Kuril Island Exchange Treaty is the product of this diplomatic concept. However, Japan's expansion in East Asia also threatens Russia's interests. Eventually l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Japanese-Russian war.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Portsmouth" after the war, the territorial issue between Japan and Russia was temporarily brought to an end. It was not until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at the two countries reached a tacit understanding to expand their sphere of influence in the far Eas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ussian Soviet regim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19世纪日俄岛屿问题的历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3CSS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福顺;李明娟;;日俄对库页岛的争夺[J];东北史地;2008年01期
2 李凡;;二战后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J];世界历史;2005年06期
3 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J];历史研究;197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李鸿章和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2 陈景彦;20世纪中、日、俄(苏)三国关系的历史经验[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3 黄亚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经济政策解析——维特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改革视角[J];东北亚论坛;2006年03期
4 陈景彦;;义和团运动时日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5 王素怡;张晓刚;;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之异同[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8年00期
6 毛晨岚;;谢·尤·维特伯爵与西伯利亚大铁路[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永虎;李晔;;战后日苏“北方四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探微[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4期
8 马蔚云;;俄国的远东政策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J];俄罗斯学刊;2012年01期
9 王景丽;;历史启示——北方四岛的未来之路[J];俄语学习;2011年03期
10 李威;;浅析二战后美国对俄日领土纠纷的政策转变及其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志超;关捷;;甲辰日俄战争的再探讨[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王春良;;简论1905—1917年日俄在远东的争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3 王春良;;简论日、俄争夺千岛群岛与库页岛[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达日夫;中东铁路与东蒙古[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秋杰;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及其影响研究(1917年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5 孙f ;从联俄拒日到联盟日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黄亚丽;维特经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郑晓颖;20世纪初俄国农民运动[D];吉林大学;2009年
9 潘晓伟;俄国对朝鲜政策研究1860-1910[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彭传勇;1911-1945年俄(苏)与外蒙古的政治、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欣;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俄国远东政的嬗变(1895-1904)[D];南京大学;2011年
2 周雅峰;从中俄密约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日、清三角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史磊;“关东州”行政设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屈宏;1907-1932年哈尔滨民族面粉业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浩;幕末日俄军事冲突与《下田条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路伟;日本与近代东北亚国际体系的转型[D];吉林大学;2005年
7 庄斌;论外务部与清末外交[D];武汉大学;2005年
8 付桂;日俄东北亚争夺与近代朝鲜半岛的命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怡君;论义和团运动前后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继伟;沙俄国家杜马及其影响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华;;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处境上面临微妙的不利变化[J];国际展望;1990年09期
2 江冶;围绕领土问题展开的日俄新外交[J];w芸,
本文编号:1664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6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