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欧盟经济外交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8-03-25 22:11

  本文选题:欧盟 切入点:经济外交 出处:《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多层治理结构下的欧盟对外决策主体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特点。为了规范联盟治理体系和增强联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通过不间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联盟的"善治",这种"制度依赖"进而外溢为欧盟经济外交的规制性特征。在制度规范下,欧盟独特的集体决策模式使欧盟成为"易守难攻"的"欧洲堡垒"。受欧盟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影响的欧盟经济外交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中欧经济外交的内生变量。本文选取中欧纺织品争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中欧光伏争端作为案例,分析了欧盟独特的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如何影响欧盟经济外交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Abstract]:The European Union foreign polic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with multilayer and multiple characters.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alliance governanc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alliance capability of external action, system reforms in the EU through uninterrupted alliance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ulation system dependence and spillover for the EU economy diplomacy. In the system under the unique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mode makes the EU become" impregnable "and" Fortress Europe ".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U economic diplomacy, Sino EU economic diplomac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mpact of endogenous variable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hina EU textile dispute, the issue of market economy status and China EU PV dispute as case analysis of how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EU economic diplomacy;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strategy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5;D85;D820;F1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肖刚;;中国推动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承认的外交努力[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9期

2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3 郑春荣;夏晓文;;中欧光伏争端中的欧盟与德国——基于三层博弈理论的分析[J];德国研究;2014年01期

4 陈志敏;常璐璐;;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7期

5 张弛;;国际制度与中国同欧盟的关系——以纺织品贸易摩擦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宏禹;;管理外交:中国对欧盟经济外交战略的管理与展望[J];学术论坛;2013年12期

7 常璐璐;陈志敏;;吸引性经济权力在中国外交中的运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健;孙红玉;;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福利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文伟;周世康;;论欧洲统一方式的历史演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军旗;;WTO国际责任制度中的归因性问题[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04期

4 高燕;;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形成及其动因[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孔令夷;;科技型小微企业运营关键成功因素辨识[J];东疆学刊;2013年04期

6 舒梦;;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J];国际展望;2014年05期

7 刘丰;;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手段及其匹配[J];当代亚太;2013年05期

8 王宏禹;张晓通;;国际贸易秩序演变与国家间贸易争端管理[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4年01期

9 杜运苏;彭冬冬;;入世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徐龙宇;黎欢;;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存在性论争与形成原因——来自苏北的经验证据[J];经济论坛;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佳;;贸易增长与产业效益——基于中国制造业的新实证研究[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蔡亮;宋黎磊;;“中国梦”与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及意义[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邹国勇;德国国际私法的欧洲化[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计广;欧盟贸易政策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熊厚;欧盟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卢敏;全球化进程中的相互认可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胡建会;欧盟监察专员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程保志;论欧共体与WTO的交互影响:法律、政策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9年

7 周厚虎;中美软实力战略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8 刘明;陆海统筹与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9 罗曼;促进伊犁州直属县(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龙宇;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荣;;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J];德国研究;2008年02期

2 凌青 ,宗道一 ,朱礼盈 ,傅铮铮 ,郭凡凡 ,倪钰 ,徐苗;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与联合国[J];党史博览;2005年04期

3 周永生;;中国周边态势与经济外交反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5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中的非对称性与对称性——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经济基础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6 许嘉;蔡玮;;国际制度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4期

7 约瑟夫·奈;;“软权力”再思索[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9 吴心伯;;建构中国外交的“和力”[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10 骆思典;张爱华;;电影的公共外交:为何好莱坞对中国的宣传要比其自己的电影更有效?[J];电影艺术;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姜建清;[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存万;欧洲经济外交的规制主义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2 王帅;;试论我国经济外交多元化策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贾永轩;;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1期

4 张晓通;;中国经济外交理论构建:一项初步的尝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李巍;孙忆;;理解中国经济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7期

7 刘晓强;浅析中国的经济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刘晓强;经济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陈德民;;经济外交助推中国和平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10 杨昕沫;;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经济外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莉;;利用经济外交与总部经济的相融,促进中国国际化都市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强;试论冷战后的中国经济外交[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灵;试论新时期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缘起与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静;冷战后中日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李艳娟;论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D];湘潭大学;2006年

5 陈佳蕾;后冷战时代的中国经济外交[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仕鹏;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袁伦翔;关于我国当前对非洲经济外交的战略思考[D];外交学院;2007年

8 马丹丹;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刘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10 薛柯佳;论转型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5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65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