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安全关系
本文选题:安全关系 切入点:相互依赖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10期
【摘要】:在国际关系中,安全都是互动的产物。国家谋求安全就是谋求与他国相关的利益。这样形成的互动会使国家在安全上相互依赖,并且会构成国际安全体系。国家间所存在的主权与外交关系、政治与价值认同关系、地缘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关系等都内含安全上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些安全关系所体现的是主权国家结构。这种结构从整体上讲具有无政府状态下的自助和规范约束下的共存两个基本属性。自利与自助会导致国家间发生冲突,但主权规范下的共存又会使国家行为受到约束。由于国家在安全互动中对现状的改变只有得到相关方的同意才能真正消除不安全状态,因此谋求合法性与共同安全乃是安全互动的必然走向。任何国家在国际安全体系中实现自己的安全利益,都要有实力和能力改变现状,但同时又要让安全互动有可以谈判的空间以利于得到相关方的同意。在互动中,只有让一定的结局实现合法化,国家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
[Abstrac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ecurity is the product of interaction.The pursuit of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interests of other countries.Such interaction would make States interdependent on security and constitute a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ystem.The relations of sovereignty and diplomacy, political and value identity, geopolitics, military affairs, economic relations and global governance all contain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ecurity.These security relationships reflect the structure of sovereign states.As a whole, this structure has two basic attributes: self-help in anarchic state and coexistence under canonical constraints.Self-interest and self-help will lead to conflict between states, but coexistence under sovereign norms will restrict state behavior.Since the change of the status quo in the process of security interaction can eliminate the insecurity only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relevant parties, seeking legitimacy and common securit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ecurity interaction.Any country to realize its own security intere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must have the strength and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but 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ecurity interaction have room for negoti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nsent of the relevant parties.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only by legalizing a certain outcome can the security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untry be finally resolved.
【分类号】:D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晓龙;东亚区域主义与中国周边外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叶青;文明的冲突与冷和平——对阿以冷和平的个案分析[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10 刘小彪;全球化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王锁劳;;“伊斯兰”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曲解[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郑s,
本文编号:1719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1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