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非政府组织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

发布时间:2018-04-14 22:20

  本文选题:非政府组织 + 文化外交 ; 参考:《和平与发展》2015年02期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呈现出活动形式多样化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其中,"人权苛责"、"文教经援"和"舆论压制"是三条重要路径。而既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企业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上述三条路径中作用显著。通过剖析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文化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要构建中国自身核心文化体系,加强本国非政府组织建设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与提升,意义重大。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cultural diploma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China has shown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orms of activities and the pluralism of the participants. Among them, "human rights caustic",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id" and "suppression of public opinion" are three important paths.American NGOs, which are neither governmental nor corporat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se three paths by virtu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By analyzing the role played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ultural diploma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Chin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we should construct China's own core cultural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NGO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资助
【分类号】:G115;D822.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名;;全球化未来的NGO[J];国际学术动态;2000年01期

2 谢秋葵;基金会: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陈东晓;;“复杂性”与中美关系结构的新变化[J];美国研究;2006年02期

4 何云峰;杨龙波;;国际非政府组织介入我基层选举的双重作用及对策[J];理论经纬;2012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巨永明;冯晓娟;;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基金会研究述评[J];沧桑;2007年04期

2 马方方;;新时期中国经济民主进程中的美国因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3 谷征;;从文化外交视角解读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J];东南传播;2009年02期

4 马方方;;美国对华民主输出战略对中国经济主权安全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招春袖;胡文涛;;英国构建国际形象的文化外交战略[J];国际新闻界;2011年10期

6 叶青;;浅析中国特色人文外交[J];国际展望;2010年01期

7 徐波;;上海世博文化外交探析[J];国际展望;2011年02期

8 张建清;熊灵;;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经济分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郭晓东;;美国语境下的“中国责任论”:实质与影响[J];传承;2012年18期

10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在中美权力与信任之间[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清;熊灵;;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博弈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3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续延军;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洪涛;中美结构性矛盾辨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马方方;新时期中国经济民主进程中的美国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周世厚;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决策中的利益集团政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黎;文化交流四要素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滕炜;我国大学社会捐赠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3 卢雨柔;论当代美国文化外交的实施[D];暨南大学;2011年

4 汪佳宝;中美双边对话机制探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傅泳菡;新世纪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1年

6 陆瑶;我国教育基金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师丽娜;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运作与监管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婷婷;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笛;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显梅;私人基金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涛;美国早期文化外交机制的构建:过程、动因及启示[J];国际论坛;2005年04期

2 金元浦;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及其特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4期

3 李廷江;探索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平野健一郎和他的国际文化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4 李新华;美国文化外交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11期

5 杨友孙;;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波兰的运用[J];世界历史;2006年04期

6 马秋莎;;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7 王缉思,徐辉;中美危机行为比较分析[J];美国研究;2005年02期

8 郑翰君;;国际非政府组织对中国人权发展的网络挑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孙家正;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J];求是;2004年24期

10 张树华;;俄罗斯与西方的“民主”之争[J];求是;2006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萌;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2 奚玉钿;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基层民主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娟萍;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显超;;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兴起的必然[J];天府新论;2006年06期

2 梁红泉;;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门艳玲;谢桂玲;;文化外交刍议[J];当代经理人;2006年12期

4 胡文涛;;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刘乃歌;张中华;徐成芳;王娱;;论中国文化外交的使命与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郑晓旭;;浅谈美国对华文化外交[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7 闫坤;张磊;;试论日本文化外交中软权力的应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胡荣荣;;话语权与文化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5期

9 丁兆中;;日本对华文化外交的发展态势[J];太平洋学报;2009年02期

10 叶静;;浅析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外交[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鲁世巍;;我国文化外交的机遇、挑战与战略思考[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2 黄颖;;和谐世界构建中的文化外交[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龚青;;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外交述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4 张根海;;文化外交:向世界传播中国——评《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A];公共外交季刊2011秋季号(总第7期)[C];2011年

5 吴咏梅;;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6 杨国栋;;文化外交视界中的典籍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正昆 徐庆超;文化外交:构建中国国际形象的有效路径[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胡文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文化外交: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学良 实习生 于琦;文化“全球化”,中国如何搞好“文化外交”[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赵可金;开辟文化外交新格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5 湛眉;软实力与文化外交[N];经济观察报;2013年

6 文化部部长 蔡武;文化外交唱响国际舞台[N];人民日报;2013年

7 欧阳安;文化如何从幕后走向外交舞台前沿(上)[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 李辉;文化外交影响深远[N];人民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君荣;新时期文化外交展示多彩中国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 ;提高文化外交的能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2 缪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胡文涛;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历史轨迹与个案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4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殿凤;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余惠芬;文化外交:理论、实践与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3 徐小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外交[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詹佳;论中国文化外交的世博契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明霞;试论战后日本文化外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贺溪;美国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文化外交中的作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温利鹏;英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D];外交学院;2009年

8 赵雯靓;浅析美国对华文化外交及其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9 潘培杰;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文化外交探析[D];青岛大学;2010年

10 周美娟;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1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51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