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美国反恐持双重标准:话语安全与国家身份
本文选题:恐怖主义 + 双重标准 ; 参考:《国际论坛》2014年06期
【摘要】:在近期国内少数民族暴恐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在中美加强反恐合作的会议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标准"反复被提及。本文从学理层面提出思考美国反恐缘何持双重标准,从话语安全的研究途径,呈现美国有关"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安全话语。文章通过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呈现的有关恐怖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话语,再现美国对恐怖主义持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并引入国家身份的视角诠释美国为何对打击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这对加强中美在反恐议题方面的合作,减少相互误解,促进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bstract]:In the recent situation of frequent incidents of violence and terrorism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the "double standard" adop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combating terrorism has been repeatedly mentioned at the China-US conference on strengthening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why the United States holds double standards against terrorism and presents the security discourse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cerning al-Qaeda and East Turkistan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security research approaches.Through th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safe words about terrorism present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the New York Times, the article reproduces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cognition of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o explain why the United States to combat terrorism double standards.This is of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anti-terrorism issues, reducing mutual mi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bilater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非传统安全领域语言安全问题与语言规划研究”(12CYY016) 2014年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青年项目“理论、方法、技术: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反恐情报研判和风险评估研究”(2014-GM-097) 2014年度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受威胁的中国还是受威胁的亚太?——基于南海问题的美国舆论分析”(A-3101-14-144520)的阶段性成果 学科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学)”(A-3101-14-1541)的资助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永涛;;重新思考朝鲜核问题:安全与身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3期
2 刘永涛;;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芳;恐怖主义的媒体话语与中美国家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盛;庞蕾;;国际非政府组织与非传统安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3期
2 刘霏;;灾难外交:中国外交发展中的一种新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郭延军,张仲水;新地区主义: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要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朱进;王光厚;;冷战后东盟一体化论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蔡敏;万小谈;;从“我爱记歌词”看大陆综艺娱乐节目新走向[J];今传媒;2009年05期
6 田媛;;地方报纸普通人物报道的新突破——以《华商报》对兜兜事件的报道为例[J];今传媒;2011年01期
7 肖江;;从玉树地震报道看党报与都市报的灾难报道特色——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杨玉;;浅析新闻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吸收[J];才智;2010年03期
9 刘晶瑜;;浅析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特点[J];才智;2011年23期
10 付永;苑英;宋磊;;试论负面新闻信息的宏观把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姚志文;;试析新闻作品经典化的可能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潘亚玲;;安全化/非安全化与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以艾滋病和气候变化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5 施琳玲;陈霖;;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象的成因分析[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王亿本;;大众非言语传播的说服功能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9辑[C];2013年
7 方爱东;;发展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软实力效力三题[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许静;董湘君;吴琦;蓝军;;媒介图式的建构及其效果分析—以“天价医疗费事件”报道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9 王畅;文少彪;;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施琳玲;;健康传播中失实报道的生产、传播及纠错——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媒介表现为例[A];第九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晓媚;中美媒体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角色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尹成;中国新闻奖的价值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雷婉霞;中美报纸对我国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晨曦;;外交政策视角下的中美战略安全关系(2001-2008)[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3 叶娟丽;以政治社会化为媒,沟通政治学与新闻传播学——评《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任娜;;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层次性与应对[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5 欧阳\,
本文编号:175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5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