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网络国际传播力建设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国家 + 互联网 ; 参考:《学术探索》2014年03期
【摘要】:网络国际传播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科学技术形态和政治角力场域,是新时期国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加强网络国际传播力关系到政治软实力建设、国家政权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分别处于网络科技和网络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各异的任务和问题,亟待通过网络国际传播力建设,回应和超越现有的资本主义网络国际传播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并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Abstract]:The network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 and political struggle field of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competi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period. For socialist countries, strengthening the network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ower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soft power, the stability of state power and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China, Vietnam, Laos, North Korea and Cuba ar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facing different tasks and problems. It is urgent to buil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ower through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create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respond to and transcend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apitalist networks.
【作者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分类号】:G206;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健红;祁广谋;;越南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1年06期
2 阚道远;;美国网络国际战略的基本要义与发展动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0期
3 黄勇;老挝网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5年05期
4 赵启正;努力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朱德米 ,基欧汉 ,奈;信息时代的力量和相互信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2期
6 阚道远;;互联网管理的“中国模式”及世界影响[J];学术探索;2012年09期
7 伍刚;;中美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对比研究[J];中国广播;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超,张魁中;中国的公众外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黄超;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叶红梅;;中国外国记者采访新条例的诞生及其意义[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周丽;;新语境下的新疆对外文化交流[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李薇;;浅议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以西安欲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谈起[J];今传媒;2013年04期
6 阚道远;;“棱镜事件”与美国网络霸权地位的动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12期
7 宋正;;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的人文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国文;;基于框架理论的中外报道比较研究——以第十二届香会为例[J];学理论;2014年04期
9 黄蔚;;简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全面”策略[J];丝绸之路;2011年22期
10 檀有志;;软实力战略视角下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J];太平洋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缪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刘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震;当代中国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动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郝良华;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萌;新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思想及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东东;浅论知识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4 冷雪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5 邱世兵;当前我国对外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殷好;城市对外形象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礼志;定位与认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静;论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单绍萍;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丛国胜;越南因特网的发展现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宫玉萍;赵刚;;国际传播中的“软权力”与信息控制权[J];当代世界;2007年10期
3 唐岚;;社交网络:“中东波”的有力“助推器”[J];世界知识;2011年09期
4 阚道远;;美国“网络自由”战略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各国越来越关心依法管理网络 重视倡导网民自律[J];思想工作;2008年04期
2 章杰衷;;从“出世”到“入世”[J];互联网天地;2010年04期
3 吴江;;无产阶级专政四十年(续完)[J];教学与研究;1958年01期
4 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前线;1961年13期
5 王雨滨;;《波兰统一工人党纲领》内容简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7年01期
6 张学伦;;党政关系辨析[J];青海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7 于洪君;;戈尔巴乔夫改革与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J];日本学论坛;1989年03期
8 邴金伏;美国“人权外交”的演变、特点及其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年12期
9 王若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大胆试验[J];内部文稿;1999年01期
10 黄晓辉;冷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新特点[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门晓红;;坦桑尼亚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景治;;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要使命[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毛日清;;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茂刚;付存清;;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性发展[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伟伟;;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及其经验启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景治;;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要使命[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成芳;;关于坚持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几点思考[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10 张中云;;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思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N];人民邮电;2011年
2 政协委员 贾永;网络是无处不在的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记者 柳路;贵州实施“阳光绿色网络工程”[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胡谋;深圳净化网络空间[N];人民日报;2006年
5 江山 许群 郭以格;净化网络空间刻不容缓[N];中国工商报;2004年
6 记者 任成琦;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震;打造“绿色”网络构建和谐社会[N];贵阳日报;2008年
8 俞晓秋;网络空间的事情同样要商量着办[N];人民日报;2011年
9 钱铮;日本:匿名≠放任[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复旦大学教授 刘建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马庆钰 子行;网络,不仅仅是监督[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树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孟宪霞;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勃然;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5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龙双喜;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朱健;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皓云;互联网与公众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2 康明月;互联网发展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王媛媛;越、老、朝、古四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小霞;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真;从“电视总统”到“互联网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岩;网络问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丽;网络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翔;网络空间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9 张欣;互联网在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作用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祝奉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7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