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4-21 23:39

  本文选题:“一边倒” + 外交方针 ; 参考:《党的文献》2015年06期


【摘要】: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过去十年,伴随着国内外一些关键史料的发掘披露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推出,特别是中国的稳步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一研究更加受到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批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因,学术界主要观点是,"一边倒"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渊源、中立政策不可行的战略权衡、以及中共对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苏三国内外政治交互作用综合评估的结果等多种因素。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基本内涵,学术界较为集中地从"结盟"和"独立自主"两个视角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评价,学术界主要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one-sided diplomatic policy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past decade, with the discovery and disclosure of some key historical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especially the steady rise of China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is research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And thus formed a number of more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As to the cause of the "one-sided" diplomatic policy, the main point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s that "one-sided" is based on the realistic considerations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ideolog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poli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one-sided" diplomatic policy, the academic circles focus on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alliance" and "independence". On the evaluation of "one-sided" diplomatic policy, the academic circles mainly study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 of one-sided diplomatic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年05期

2 李桂树;;“一边倒”外交策略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赵书昭;;对我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1—3册)的史料价值拾粹[J];党的文献;2008年04期

5 孟会;;国家利益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10期

6 孙海彬;论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两次重大转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4期

7 颜永琦;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4期

8 宋晓芹;李莉;;试论1949~1959年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4期

9 丁明;;审时度势,铸就辉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历史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10 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年05期

2 明成满;;近年来国内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研究综述[J];党的文献;2010年02期

3 李兆凯;卢秀廉;;建国以来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发展的互动[J];党史文苑;2006年20期

4 余翰卿;;也论毛泽东“一边倒”战略的影响——兼与张华腾教授商榷[J];党史文苑;2012年06期

5 张太原;尹传政;;近年来毛泽东研究若干问题走笔[J];党的文献;2012年06期

6 张勉励;;史评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J];党史文汇;2013年08期

7 沈志华;姚昱;;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J];北大史学;2012年00期

8 毛胜;;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进展(2003~2012)[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6期

9 李亚男;;1978:重新认识东南亚——再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开展安全合作的双重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10 王巧荣;;毛泽东与新中国领土主权安全[J];桂海论丛;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闫团结;;“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秀芳;旅大地区苏联与中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1945.8-1950.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4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彦虎;政治精英再生产与政党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叶青青;从农村办报走向城市办报:中共执政初期的党报新闻制度构建[D];复旦大学;2011年

8 岳奎;革命与执政之间: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宾;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D];安徽大学;2011年

2 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3 马德军;莘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周苗苗;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艳军;冷战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7 陈静;1950-1960年代中苏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D];华侨大学;2007年

8 王建平;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郭曙岩;毛泽东外资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徐长萍;中苏“蜜月期”文化关系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J];北京党史;2004年S1期

2 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年05期

3 李桂树;;“一边倒”外交策略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1—3册)的史料价值拾粹[J];党的文献;2008年04期

6 迟爱萍;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J];党的文献;1994年03期

7 鲁振祥;关于新中国三条外交方针的制定──读《毛泽东外交文选》[J];党的文献;1995年01期

8 孙其明;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02期

9 王志民;再谈“一边倒”对外政策[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06期

10 颜永琦;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晓慧;绝妙的三句话: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浅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10期

2 文宗远;把握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做好地方外事工作[J];理论与当代;2003年03期

3 李志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的回顾与前瞻[J];领导之友;2011年01期

4 张宏喜;;“韬晦”之争,使人想起周恩来[J];世界知识;2012年05期

5 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J];国际论坛;2013年02期

6 唐洲雁;;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J];毛泽东研究;2010年00期

7 吕秀一;张晓刚;;朝日“绑架问题”上的日本外交方针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8 王少普;日本外交方针及我国对日政策[J];日本研究;1999年03期

9 程瑶;土库曼斯坦总统强调外交方针不变[J];中亚信息;2003年01期

10 蒋建农;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洲雁;;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3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云声;;中华民族寻找独立、民主、富强之路的觉醒——重读《论人民民主专政》[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马驰;;毛泽东与战后中美苏关系[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辉;;海上突发涉外事件处置研究[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与避碰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梁淋淋 张艺;在冲绳宫古岛部署地舰导弹 中方要求日本说明真实意图[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记者 吕金平;省政协邀缅老侨领来滇考察交流[N];云南政协报;2014年

3 记者 杨政;俄中友协庆祝成立55周年[N];光明日报;2012年

4 记者 张潇予;罗正富会见缅甸老挝侨领考察团[N];云南日报;2014年

5 李e,

本文编号:1784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84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