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新变化与中国的气候外交
本文选题:全球气候治理 + 巴黎协定 ; 参考:《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巴黎协定》的达成在全球气候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巴黎协定》尽管仍然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按照该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设立的,但在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相当于整个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母法",具有纲领性价值;《巴黎协定》确立了一种以"国家自主贡献+五年评审"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在新的治理体制下,中国不仅自身的气候影响力已有大幅提升,而且中国的身份、法律地位和承担的国际义务都已经有质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鉴于中国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必须延续自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以来的积极气候外交,要继续"拉美联欧",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且要继续协调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立场,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从而最终消除不但来自发达国家同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压力,大力推进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许诺和践行一个绿色的未来。
[Abstract]:Under the new governance system , China must continue to coordinate its policy position with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aintain the un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 In this situation , China must continue to coordinate its policy posi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aintain the unity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P467;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振英;;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2 ;历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J];中国.城乡桥;2007年02期
4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责任和气度[J];国土资源;2007年07期
5 吕吉尔;;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J];世界科学;2007年10期
6 姜春娜;杜丽娜;;浅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7 高育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思路[J];环境教育;2009年08期
8 陈志;;依靠创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4期
9 尹晓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10 高峰;;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J];中国减灾;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学科;全球气候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保罗·布朗 焦旭 整理;全球气候变暖难阻油企发大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孟晨光;全球气候变暖将致粮食危机风险大增[N];粮油市场报;2014年
4 记者 林峰;全球气候变暖 非洲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王如君;汇丰出资改善全球气候[N];人民日报;2007年
6 童国庆;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范围的水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为全球气候把脉[N];科技日报;2013年
9 黎昌政邋李鹏翔;武汉5月上旬前入夏,2000年以来第7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沈玲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政;跨国公司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宣海;全球气候合作对策分析及其仿真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5 徐芳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6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王壮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5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1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