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倍外交政策看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
本文选题:保守主义 + 日本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05期
【摘要】:第二次安倍内阁组建伊始,其积极推动"价值观外交""积极和平主义"等带有鲜明新保守主义特征的外交战略,在日本国内外均引起了较大争议。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路径,其保守主义也与欧美等国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探讨安倍"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及其特征,并在回顾了战后自民党的保守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可以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地缘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长期以来是日本保守主义的重要特性之一。今天日本的保守主义,本质上是一个融合了西方的自由保守主义,却又不得不留有鲜明的东方式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要素的矛盾体。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cabinet formation, Abe actively promoted "value diplomacy", "positive pacifism" and other diplomatic strategi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neo-conservatism, which caused great controversy at home and abroad in Japan. As a latecomer capitalist country, Japan, because of its unique historical path, its conservatism is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merica and Europ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ba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be's "neoconservatism" foreign policy, and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conservative practice of the post-war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analyzes the uniqueness and continuity of Japanese conservatis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agmatism of geo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self-interest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onservatism. Today's Japanese conservatism is essentially a liberal conservatism that combines the West but has to leave a striking element of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the East.
【作者单位】: 东京大学;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季风;“小泉改革”剖析[J];当代亚太;2004年07期
2 包霞琴;黄贝;;浅析安倍内阁的东南亚安全外交[J];国际观察;2014年06期
3 武心波;“小泉现象”的政治解析——东方权威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折冲[J];日本学刊;2002年01期
4 邱静;;“日本式保守主义”辨析——自民党2010年纲领及其保守倾向[J];日本学刊;2012年06期
5 廉德瑰;;地缘政治与安倍的价值观外交[J];日本学刊;2013年02期
6 蔡亮;;安倍内阁“积极和平主义”的三重特性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5期
7 邱静;;两次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王珊;;安倍政权“积极和平主义”辨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畅;;转型期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素华;;日本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J];当代亚太;2007年10期
3 吴韵婷;;冷战后日本主导马六甲海峡反海盗安全合作机制研究[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4 稻正树;石XZ迅;李诗悦;;从亚洲视角来看日本的改宪和构造改革[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2年02期
5 李春燕;平建东;;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小泉纯一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现象的背后[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6 夏楠;;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对朝政策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20期
7 骆薇琳;;浅析二战后日本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原因[J];传承;2008年14期
8 焦翠翠;黄晓鸣;;日本政治进程中的威权主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瑞丽;;战后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的原因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10 沈燕清;;从巴厘岛民主论坛看日本对东南亚的价值观外交[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文清;日本共产党的党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安岗;东亚奇迹、危机与复苏[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7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恒青;日本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的政党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巴殿君;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艾薇;第二次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与中日关系的展望[D];外交学院;2014年
2 郑亚男;安倍二次执政后日本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季风;日本经济走向复苏[J];当代亚太;2004年01期
2 李文红;;人权外交的新版本——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J];国际论坛;2009年03期
3 孙承;;从“价值观外交”到“积极的亚洲外交”——日本安倍、福田内阁亚洲外交的比较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4 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社会主义——日本东京大学伊藤诚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11期
5 徐万胜;;日本安倍内阁国家安全战略初探[J];东北亚学刊;2014年03期
6 金熙德;;日印安全宣言与“价值观外交”[J];当代世界;2008年12期
7 孙伟;;后冷战时期日本与东盟安全合作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8 刘江永;;论日本的“价值观外交”[J];日本学刊;2007年06期
9 廉德瑰;;地缘政治与安倍的价值观外交[J];日本学刊;2013年02期
10 杨光海;;论中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光;地缘政治与西方对波兰的外交战略[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6期
2 陆伯斌,李真;和平地理学:21世纪的东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1期
3 沈伟烈;对我国领导人谈“地缘政治”所引起的思考[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林利民;2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史析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王孝才;地缘政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佟刚;;俄罗斯把目光转向欧洲?[J];世界知识;2000年11期
7 刘亚娜;;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对日外交[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10期
8 任军;;海洋情结与出海期盼[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1期
9 杨运忠,丛向群;论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历史性重组[J];当代亚太;2001年04期
10 朱新光;地缘政治与冷战后波兰新外交[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评论专栏程亚文;为中亚地缘政治“破碎带”重建秩序[N];东方早报;2005年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陆忠伟;地缘政治重新洗牌[N];人民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陈宜飚;亚洲地缘政治变迁引发美国战略东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李运才 师青云;探寻中国地缘战略[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张大江;资本市场感受地缘政治风险的冲击[N];期货日报;2006年
6 路爱国;欧洲2057年[N];中国经营报;2007年
7 容亮;伊朗核问题的地缘政治背景[N];工人日报;2007年
8 ;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地缘政治新格局[N];解放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朱周良;地缘政治金融市场难以掩饰的“硬伤”[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长城伟业期货 黄伟;地缘危机推动金价走强[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微微;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3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4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5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敬东;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地缘政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矫正;冷战后俄罗斯南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2 崔晓东;当代俄美地缘政治冲突:原因、特点和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任江;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澳中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国华文;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安全战略合作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颖;中日东海争端对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启示[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鲁莎莎;21世纪初期伊朗地缘政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刘庆春;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玲芝;论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盟的伙伴合作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伟;冷战后美国在中东不变的地缘政治利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2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