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功能性合作与日本的文化外交——以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为中心
本文选题:吴哥古迹 + 文化外交 ; 参考:《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对于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是日本在东亚开展功能性合作的重要案例。从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而言,这一案例体现出明显的"加权汇总"的供给方式。在其具体实践中又具有三个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技术交流加强柬埔寨的自主能力;技术、经验、制度和设备等国内"比较优势"的区域性外化;多元主体的协同互补。因此,吴哥古迹保护修复成为战后日本文化外交和区域合作政策相结合的成功典型,对于日本改善国际形象、增强区域影响力、提升日柬双边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Abstract]: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ngkor's monuments is an important case of funct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public products, this case embodies a clear "weighted sum" supply way. In its concrete practice, it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the autonomy of Kampuchea through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echnical exchange; The regional externaliz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 such as technology, experience, system and equipment, and the synergistic complementarity of multiple subjects.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ngkor's ancient monuments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for the combination of Japanese cultural diplomacy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policy after the war. It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strengthening the regional influence and promoting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of Japan and Cambodia. The rol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J029)
【分类号】:D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立;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政治因素(一)──美国“文化外交”的历史面目[J];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03期
2 吴月;王琼;;对美国文化外交政策影响之评析[J];理论观察;2005年06期
3 李敏;;文化外交及其在当代对外关系中的独特价值——兼议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实现途径[J];当代世界;2009年05期
4 陈林侠;;缺位与前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外交意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孙红霞;李爱华;;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06期
6 李智;论文化外交对国家国际威望树立的作用[J];学术探索;2004年10期
7 关世杰;国际文化交流与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3期
8 邓显超;;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兴起的必然[J];攀登;2006年05期
9 刘勇;;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外交[J];特区经济;2009年02期
10 胡文涛;;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佳;;文化外交能否提升日本软实力——以“动漫外交”为例[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2 吴咏梅;;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杨国栋;;文化外交视界中的典籍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贾烈英;;走向世界文化中心之路—来自巴黎的启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晓鹏;梁秀梅;;美、韩、法、日四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及对山东的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高海宽;;关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文化关系的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 汉斯·道维勒;构建世界文化外交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朱晓云;法文化部长称——文化外交已居当今外交工作核心位置[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向军;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外交之旅[N];四川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松媛;文化外交魅力大[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关云;一个校长的“文化外交”图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金正昆 徐庆超;文化外交:构建中国国际形象的有效路径[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叶飞;正月文化外交彰显独特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陈涛;“主体的迁变”:文化外交的理想目标[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通讯员 张永鑫 文t,
本文编号:1844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4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