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
本文选题:美国 + 中美关系 ; 参考:《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01期
【摘要】:当前美国国内进行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对以往几十年间美国奉行的以接触为主的政策及效果进行反思与评估,辩论的参与者可大致分为强硬派、顺应派和维持现行政策派,各派代表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和政策主张。这场大辩论反映出中美关系新态势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多元思考,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辩论虽必然会对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产生影响,但不致引发根本性变化。
[Abstract]:The current policy debate on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reconsidered and evaluated in the past decades of policy and effect based on conta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debat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hard school, conforming and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policy, and each representative has its own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s and polic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trend of Sino US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multiple thinking on China's policy towards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though the debate is bound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US policy to China and Sino US relations, it does not lead to fundamental changes.
【分类号】:D822.3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世江 ,小芳;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决策与信息;2005年07期
2 万家星;美国对华政策历史误区的由来[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勇;试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选择[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张爱军;;美国对华政策缘何微调[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12期
5 陈世阳;;罗斯福时代(1932~1945)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樊继福;;抗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检视[J];理论导刊;2007年09期
7 刘建飞;;中期选举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但力度有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10期
8 陶文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一种冷静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9 刘丽;;从经济与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角度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妥协与调整(英文)[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10 孙其明;渡江战役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若干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解密文件与欧亚冷战史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教授 吴心伯 李鸣燕 译;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更明智[N];东方早报;2012年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 张国义;19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与上海地位变迁[N];东方早报;2013年
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王缉思;不必过于担心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俞懿晗;美国对华政策将以延续性为主[N];东方早报;2005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对华政策多重心思[N];人民日报;2010年
6 俞晓秋 国际问题专家、中美关系研究学者;美国对华政策唱的什么调[N];中国国防报;2012年
7 刘建飞;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看美国对华政策[N];学习时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宋国友;脆弱的巨人[N];东方早报;2010年
9 约翰·李 [悉尼独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员];美国对华政策之争,,鹰派占了上风[N];国防时报;2010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软遏制:美国对华政策新特征[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官进胜;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因素(1945-195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卢祖送;九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辩论[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宋静;冷战后美国思想库在影响对华决策中的角色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小鹏;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失败1944-1950[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猛;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911-1921年)[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晓玲;美国对华政策的文化因素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孙洪振;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分析1989-2000[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王维;20世纪20年代“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国对华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6 淑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宗教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1939-1999[D];云南大学;2000年
8 张树彬;试论美国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决策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云莉;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衣晓龙;试论媒体外交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5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