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际社会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

发布时间:2018-05-09 20:23

  本文选题:国际政治理论 + 赫德利·布尔 ; 参考:《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国际社会是国际关系英格兰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与国际体系的比较,赫德利·布尔将国际社会界定为国家之间具有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的社会,从而完成了国际社会的概念化,并通过与国际秩序的联系加强了其社会性。另外,国际社会又是一个并非个人构成、没有中央政府、缺乏共同文化、存在普遍冲突的社会,这是其非社会性的表现。由此可见,国际社会是介于社会与非社会之间的半社会。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既要承认国际社会概念的有效性,又要关注其实质含义的特殊性,这样才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在国家外交实践中,既要通过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促进相互合作,又要避免被国际社会的字面意思所误导而走进理想主义的外交泥潭。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Hedley Boer conceptualiz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defining it as a society with common interests, rules and institutions among States, And through the cont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o strengthen its social. In ad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a non-social society with no central government, a common culture and a general conflict. Thu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a semi-society between society and non-society.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e should not only recognize the validity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essential meaning, so as to avoid the deviation in understanding. In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diplomacy, we should not only promote mutual cooperation through common interests, rules and systems, but also avoid being misled by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to the diplomatic quagmire of idealism.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4LZUJBWZY073)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小明;;英国学派还是英格兰学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5期

2 马国林;;英国学派与英格兰学派:从分立到合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6期

3 张小明;;诠释中国与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宛小平;理性·反理性·非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8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纳德·塔门;亚采克·库格勒;陈琪;吴文成;;权力转移与中美冲突[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3期

2 阎学通;;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的演化[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1期

3 巴里·布赞;李晨;;英国学派及其当下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2期

4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J];欧洲;1996年02期

5 张小明;;英国学派还是英格兰学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5期

6 马国林;;英国学派与英格兰学派:从分立到合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6期

7 彭召昌;英国学派对国际机制研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德鲁·高尔斯 ,张关林;美国和欧洲的权力[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2 袁鹏;;2005,国际社会的“中国年”[J];重庆与世界;2005年12期

3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华锋;;论当今国际社会的特点及对中国国际社会战略的启示[J];桂海论丛;2006年06期

5 魏道培;;国际社会如何面对决策失误[J];检察风云;2006年23期

6 张晟泽;;试论国际社会中的道义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7 孙丽萍;;中国与国际社会:中英学者的视角[J];史学集刊;2012年06期

8 多家喻;第十届国际社会老年医学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9 微亮;;联合国检查组说伊拉克随时可能重建其核武器计划[J];国外核新闻;1991年12期

10 郑忆石;;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社会民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艳霞;;从上海合作组织解读“安全困境”的缓解[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马国林;;国际社会和天下体系:比较与思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3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胡伟;;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之“道”[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管松;;南海建立特别敏感海域问题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2年卷第2期[C];2012年

6 马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晓明;陆岸;;我国“反恐”与“防恐”的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9 卜安淳;;有关恐怖、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暨佩娟 吴成良 周之然 骆青 林雪丹 宦翔 苑基荣 张建波 丁大伟 王恬;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12年

2 ;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中共新领导集体[N];光明日报;2012年

3 田闻之;日本“右倾化”应引起国际社会警惕[N];北京日报;2012年

4 何亚非;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N];人民日报;2010年

5 廉政研究与教育学会副会长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袁柏顺;国际反腐败学院在维也纳成立[N];检察日报;2010年

6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 金应忠;为什么要正视国际社会共生性[N];东方早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 何顺果;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社会[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焦翔 李博雅 丁小希 王远;“毒火箭弹”触动国际社会神经[N];人民日报;2013年

9 记者 王莉 程维丹 李琰 施晓慧 李博雅 万宇;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半岛局势[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陈一鸣 李博雅 吴成良 孙天仁 林雪丹 管克江 黄发红 刘睿 张梦旭 白阳 倪涛 黄文帝 杨迅 韩秉宸 丁大伟 暨佩娟 刘慧;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美元首会晤[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何玲;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陶然;国际社会中的利他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张超;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优化国家形象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阮磊;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美琴;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彭帆;试析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D];外交学院;2007年

8 马琳琳;中国发展E外交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思路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9 陈谨祥;理性看待日本“政治大国”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改丽;中国白皮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7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67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