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撤军后的阿富汗:中亚的机遇还是梦魇

发布时间:2018-05-22 13:46

  本文选题:国际关系 + 中亚 ; 参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到2014年年底,驻扎在阿富汗的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将按计划撤出。这一年将成为地区力量平衡再次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相关大国的全球及地区战略力量配置调整、中亚地区国家政治和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中亚各国间矛盾冲突加剧、宗教极端主义思潮泛起等,诸多地缘政治因素同时活跃释放出的能量汇集中亚,将对这一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构成挑战。经历了23年独立建国历程的中亚五国正沿着各自选择的不同道路发展,中亚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新构建更趋多元化。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时段,中亚地区能否经受住北约联军撤出阿富汗所带来的一系列失衡和震荡,文本试图从可能影响中亚地区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入手,尝试分析这一地区未来形势。
[Abstract]:By the end of 2014, the NAT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ce Force (ISAF) in Afghanistan will withdraw as planned. This year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node for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power to change again.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trategic power allocation of the major powers concerned will adjust,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will enter a critical stage,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mong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will intensify. The emergence of religious extremism and the energy released by many geopolitic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will pose a challenge to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is region. After 23 years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re developing along the different paths they have chose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eopolitical map of Central Asia is becoming more diversified. In the face of such a challenging and challenging period, whether the Central Asian region can withstand a series of imbalances and shocks brought about by the withdrawal of NATO coalition forces from Afghanistan, the text attempts to start with several majo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ecurity of Central Asia. Try to analyze the future situation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
【分类号】:D8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慧,杨恕;中亚与印度的大国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4期

2 苏畅;;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基本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胡仕胜;王世达;杜冰;;南亚:阿巴反恐困局难解[J];亚非纵横;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涛;;驻阿美军撤离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李冉;里海—中亚天然气管道外交博弈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论后冷战时期印度的中亚政策[D];兰州大学;2006年

2 安林瑞;印度的大国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陈思霈;国家形象认同与传播[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郑国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哈经贸合作[D];兰州商学院;2007年

5 任双平;印度的中亚地缘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高爱玲;新世纪印度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0年

7 李硕;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中的俄罗斯因素浅析[D];外交学院;2012年

8 党小飞;浅析奥巴马政府“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新战略[D];外交学院;2012年

9 厉芳;论后冷战时期印度中亚政策的调整及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爽;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定位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苏联撤出阿富汗的政治解决进程及影响[J];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王世达;;扭捏的接触——美国参加“上合组织”阿富汗特别会议[J];世界知识;2009年08期

3 陶文钊;;奥巴马的外交(一) 反恐战场转移遭到阻截[J];世界知识;2010年01期

4 黄文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及其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5 荣鹰;;阿富汗问题与中国西部周边安全[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6 刘晓菲;;浅析“颜色革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刘忠;;美军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的战略转向[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4期

8 贾春阳;;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中国安全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尤金·罗宾逊;颜蕾;;阿富汗撤军期限不可动摇[J];环球军事;2010年13期

10 赵洋;;奥马尔之死与塔利班的未来[J];百科知识;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罗丹;;麻生执政与中日关系发展走向[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7 程宪华;;从社会安全危机审视政府职能变革[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克守;;墨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庄国土;;论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解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罗旭华;;邓小平国际道德思想探析[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阮宗泽;阿富汗战争撬动中亚地缘板块[N];人民日报;2006年

2 王南;安全不保难重建[N];人民日报;2006年

3 黄民兴;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看历史的轮回[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本报专稿 贺仲;伊朗被曝藏匿拉登家人[N];世界报;2009年

5 李克俭;从两大议题看北约战略转型[N];学习时报;2010年

6 曾丹伟 周宇宁;阿富汗驻军何去何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阿富汗安全地图处处红橙色[N];人民日报;2010年

8 傅小强;退与留的战略考量[N];人民日报;2011年

9 吉欣;北约高官称 阿富汗战争结束可能“遥遥无期”[N];工人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红;阿富汗撤军:美国体面得起来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苏晓宇;美国对中亚军事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4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玛斯拉(Maseray Ngadie Rogers);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政治影响(1998-2008)[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周娅;建构主义新视域:地缘文化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2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3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4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5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7 廖震峡;中俄关系:国际关系动因视角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卢新华;希拉克总统执政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1995年5月~2007年5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姚丽丽;普京时期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文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关系障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2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2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f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