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中国与欧盟的分歧
本文选题:全球气候协议 + 气候谈判 ; 参考:《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11期
【摘要】:中国和欧盟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参与者,对2015年气候协议的构想仍存在较大分歧,包括:如何在2015年协议中适用公约原则,尤其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在减缓和透明度规则的制定中,是否适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或式样。中欧之间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双方对于大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和能力评估不同,对于如何进一步建设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目标和关切也不同。中欧分歧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双方利用多种途径扩大共识、减少分歧非常重要。
[Abstract]: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s key players in the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are still divided over the idea of a 2015 climate agreement, including how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vention in the 2015 agreement. In particular,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pective capab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tigation and transparency rules, Whether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pective capabilities" applies; what form or form a global climate agreement should take in 201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stem from difference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capabilities of big countries on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in their objectives and concerns on how to further build a global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 reg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f not effectively managed,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th sides to use various ways to expand consensus and reduce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基金】: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编号14PJC003) 201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2012BGJ003)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2BAC20B02)的资助
【分类号】:P467;D8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祥;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J];湖北气象;2000年01期
2 网虫;关注全球气候冷热走势[J];沿海环境;2000年07期
3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1年06期
4 ;全球气候升温导致海洋含氧量减少[J];吉林水利;2002年09期
5 ;全球气候变暖:无视复杂性[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8期
6 ;地球之劫[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4年04期
7 ;我国连续经历18个暖冬 全球气候要暖多久[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1期
8 新华;;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冰川融化[J];科学咨询;2004年09期
9 周小珊,陈力强,李辑,杨森;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J];高原气象;2005年05期
10 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刘志敏 编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北极冰盖的损失熟视无睹会给全球气候带来风险[N];中国保险报;2013年
3 姜永育邋吕守奇;全球气候变暖是主因[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本报驻南非记者 裴广江 本报驻西班牙记者 张金江 本报驻美国记者 管克江 本报记者 杨晔;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N];人民日报;2009年
5 杨先碧;全球气候变暖让生物无处藏身[N];学习时报;2009年
6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贾敏;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及官员解读全球气候变暖[N];中国气象报;2013年
7 段秀杰;全球气候变暖 将引发人类大灾难[N];中国渔业报;2007年
8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陈玉刚;全球气候变暖的政治后果[N];东方早报;2007年
9 白石;全球气候变暖危及世界自然奇观[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杨骏 黄X;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6 丁晓晶;全球气候共治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7 徐怡平;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多层次治理[D];外交学院;2009年
8 邵雪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集体行动难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田保;中国与全球气候问题[D];外交学院;2011年
10 吕贤椒;全球气候变暖治理的动态博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6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2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