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兴起、演进与启示
本文选题:东盟 + 争端解决机制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东盟争端解决机制自1996年正式形成以来,已历经1996年的《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2004年的《东盟促进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和2010年的《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三次变化。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成因在于东盟区域一体化目标的推动以及"东盟方式"固有的制度缺陷。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演进动因在于1996年的《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缺乏操作性以及"规则导向"型争端解决机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三次变革可在争端解决机制的价值走向、模式选择及修正时机上给中国构建区域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Abstract]:Since its formal formation in 1996, the ASEAN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has undergone three changes: the Protocol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1996, the Protocol on the Promotion of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ASEAN in 2004 and the Protocol 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the ASEAN Charter in 2010. The cause of ASEAN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lies in the promotion of ASEAN regional integration goal and the inherent institutional defects of ASEAN mode. The evolution of ASEAN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s caused by the lack of operation of the Protocol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1996 and the rise of "rules-based"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the global scope. The three revolutions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ASEAN can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China to constru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terms of the value trend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he choice of the model and the time of revision.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中国构建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SFB3036)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区域法律制度的兴起:以东盟争端解决机制为中心的研究”(JD2013040)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区域经济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研究”(贵大人基合字[2011]02号)
【分类号】:D8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子昌;东盟的文化特征意识——东盟意识与东盟的发展(Ⅰ)[J];东南亚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子昌;;东盟国家间领土争端的解决:做法、争论与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7年04期
3 周怡蕾;;试析东盟经济争端的法律解决机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新宇;;区域合作秩序建构的条件分析——历史维度的经验考察[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2 邵建平;李晨阳;;东盟国家处理海域争端的方式及其对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启示[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3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4 陈以定;;东盟构建安全共同体之建构主义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年10期
5 李晨阳;邵建平;;论白礁岛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6 花勇;;东盟的国际社会性——一个尝试性的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9年05期
7 徐立波;虞群;;“东盟方式”的发展演变[J];东南亚之窗;2005年01期
8 陈宗波,陈祖权;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的现实基础与法律进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黄德明;章成;;北极海域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与北极区域法律制度的建构[J];法学家;2013年06期
10 葛红亮;;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评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储新宇;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覃玉荣;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认同建构与高等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磊;中外能源管道中的投资争端解决途径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2 孔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兴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及意义[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2 王大亮;黄敏;方印;;CAFTA争端解决机制评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2期
3 李辉 ,张学刚;印尼与马来西亚安巴拉特领海争端概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5期
4 Armin von Bogdandy;柳磊;;国际法中的立宪主义:评德国的一个建议[J];国际经济法学刊;2008年02期
5 易显河;;向共进国际法迈步[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徐泉;;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私人诉权之审视[J];现代法学;2007年03期
7 何志鹏;;国际法治:一个概念的界定[J];政法论坛;2009年04期
8 曾令良;;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丽;WTO争端解决机制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孙智慧;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及不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春婕;论发展中国家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用[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4 陈立虎;论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协定、诉讼和主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王新;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下一轮谈判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律师世界;2002年02期
6 张乃根;论中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J];政治与法律;2003年01期
7 赵柯;WTO争端解决机制述评[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8 苗文;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挑战及其法律思考[J];前沿;2003年06期
9 黄进才;WTO争端解决机制:定性与适用[J];行政与法;2003年11期
10 姜鲁宁;浅谈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法律制度之影响[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孝柏;;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程序正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敬;;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家力;李舒;;中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4 陈琛;;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5 余敏友;;WTO争端解决机制:成就与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立文;;简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工具[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敏友;;论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9 李巧玲;;小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执行争议程序[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龚柏华;;入世以来中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回顾与展望[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小军;WTO争端解决机制介评及应对策略[N];福建日报;2002年
2 张卫;WTO争端解决机制简介[N];法制日报;2002年
3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陆燕;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N];国际商报;2001年
4 韩立余;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再认识[N];国际商报;2003年
5 张晓东;争端解决机制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3年
6 彭刚;最实用的争端解决机制[N];辽宁日报;2001年
7 陈 彬;发展中的APEC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记者杨晴川;研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2年
9 雷帆;商务部:中国“入世”5年尚无主动起诉记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陈蒋齐;关注WTO争端解决机制[N];厦门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毛燕琼;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与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梁鹰;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郑鹏基;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吕微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当程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赵恩广;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框架下的并存及拓展[D];复旦大学;2010年
8 易波;WTO非违法之诉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永杰;WTO补贴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虹;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蓝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轶坚;《能源宪章条约》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管辖重叠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徐晟;南共体争端解决机制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5 孙健;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策略[D];兰州大学;2011年
6 白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朱红春;论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两岸贸易争端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张爱娥;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9 汪洋;WTO争端解决机制不对称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10 许海秋;发展中国家参与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75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75654.html